1 / 115

中学数学中的历史专题

中学数学中的历史专题.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2004 年 5 月. 负数的历史. 中 国 《九章算术》(1世纪)方程章: “ 今有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四秉,实皆不满斗。上取中,中取下,下取上各一秉而实满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 负数的历史. 三元一次方程组. 负数的历史. 《九章算术》( 1 世纪) “ 正负术 ” : “ 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 刘徽(3世纪)《九章算术》注: “ 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 ”. 负数的历史. 希 腊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学数学中的历史专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学数学中的历史专题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2004年5月

  2. 负数的历史 中 国 • 《九章算术》(1世纪)方程章: “今有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四秉,实皆不满斗。上取中,中取下,下取上各一秉而实满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3. 负数的历史 • 三元一次方程组

  4. 负数的历史 • 《九章算术》(1世纪)“正负术”:“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 刘徽(3世纪)《九章算术》注:“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

  5. 负数的历史 希 腊 • 丢番图(diophantus, 3世纪)《算术》:方程4x+20=4是没有意义的。 印 度 • 婆罗摩笈多(Brahmagupta, 7世纪):明确的正负数概念及其四则运算法则。 • 摩诃毗罗(Mahavira, 9世纪)

  6. 负数的历史 • 婆什迦罗(Bhaskara):以直线上的不同方向,或“财产”(assets)与“债务”(debts)来解释正、负数。方程x2-45x=250有两个根:x=50或-5。但他说:“第二个根并不用,因为它是不足的。人们并不支持负根。”“正数和负数的平方为正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正一负。负数没有平方根,因为它不是平方数。”

  7. 负数的历史 欧 洲 • 斐波纳契(L. Fibonacci, 1170?~1250?)《花朵》:方程x+36=33是没有解的,除非第一个人(x)欠债3个硬币;方程组 无解,除非第一个人(x1)是欠债的。

  8. 负数的历史 • 帕西沃里(L. Pacioli, 1445~1517)在《算术、几何、比例与比例性概论》(1494)中提出“负负得正” (minus times minus gives plus),但仅将其用于求 。纯粹的“负量”在其著作中并未出现。

  9. 负数的历史 • 奥地利—德国代数学家鲁道夫(Rudolff)尽管使用了“+”和“-”符号,但只知道正数和正根。 • 德国数学家斯蒂菲尔(M. Stifel, 1487~1567)《整数算术》称从零中减去一个大于零的数(如0-3)得到的负数“小于零”,即“小于一无所有”, “荒谬的数”。 • 意大利数学家卡丹(G. Cardano, 1501~1576 )《大术》:承认方程的负根,并给出简单的法则。

  10. 负数的历史 • 意大利数学家邦贝利(R. Bombelli, 1526~1572)在《代数》 (1572):(+15)+(-20)=-5 • 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T. Harriot, 1560~1621)偶然地将一个负项置于方程一边。 • 韦达(F. Vieta, 1540~1603)只知道正数。帕斯卡(B. Pascal, 1623~1662)则认为:从0减去4纯粹是胡说!但吉拉尔(A. Girard,1595~1632)承认负数。

  11. 负数的历史 • 最早全面解释和构造、并系统使用负数的是笛卡儿(R. Descartes, 1596~1650),但他称之为“假数”。 • 沃利斯(J. Wallis)《无穷算术》(1655):因为a/0为无穷大(a>0),所以a/b>a/0(b<0)。因此负数既大于无穷大,又小于0!

  12. 负数的历史 • 直到18世纪,还有西方数学家不理解:“什么东西可以小于一无所有呢?”并认为“负负得正”这一运算法则乃是一个谬论。 • 事实上,19世纪中叶以前,负数概念在学校代数课本中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

  13. 负数的历史 • 甚至到了19世纪,英国还有一些数学家不接受负数。如英国数学家弗伦德(W. Frend, 1757~1841)抨击那些“谈论比没有还要小的数、谈论负负得正”的代数学家,认为负数有悖常理,“只有那些喜欢信口开河、厌恶严肃思维的人才支持这种数的使用”。 • 德摩根:“父亲56岁,儿子29岁,问何时父亲岁数是儿子的2倍?”

  14. 负数的历史 • 欧拉(L. Euler, 1707~1783)对等式是作过证明的。证明是这样的: 要么等于1要么等于-1;因为他已经证明了 ,所以 。

  15. 负数的历史 • F·克莱因(F. Klein, 1549~1925)在1908年告诫我们: “如果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中学里负数的教法,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个错误,就是像老一代数学家那样,努力地去证明记号法则的逻辑必要性。……我反对这种做法,我请求你们,别把不可能的证明讲得似乎成立。大家应该用简单的例子来使学生相信,或有可能的话,让他们自己弄清楚。”

  16. 负数的历史 F·克莱因 F.卡约黎

  17. 负数的历史 • 卡约黎(F. Cajori, 1859~1930)《初等数学史》(1917): “历史告诉我们:在教代数的时候,给出负数的图形表示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不用线段、温度等来说明负数,那么现在的中学生就会与早期代数学家一样,认为它们是荒谬的东西。” • M·克莱因(M. Kline,1908~1992)《数学:文化进路》(1967): “如果记住物理意义,那么负数运算以及负数和正数混合运算是很容易理解的。”

  18. 负数的历史 • M·克莱因“逻辑与教学”(1970): “勿庸置疑,历史上大数学家所遇到的困难,恰恰正是学生会遇到的学习障碍。试图利用逻辑的冗长语言来消除这些困难是不可能成功的。从一流数学诞生开始,数学家花了1000年才得到负数概念,又花了另外1000年才接受负数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学生学习负数时必定会遇到困难。而且,学生克服这些困难的方式与数学家大致也是相同的。”

  19. 负数的历史 • M·克莱因“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建议”(1966): “在建构数学时,发生原理是极其有用的。该原理说:历史顺序通常是正确的顺序,数学家所经历的困难,正是我们的学生要经历的困难。让我们举例说明上述观点。如果从一流数学诞生开始,数学家花了1000年才得到负数概念,又花了另外1000年才接受负数概念,那么你就可以肯定:学生在学习负数时将会有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为这样的困难做准备,并帮助他们克服这样的困难。将分配律扩展到负数根本无益于理解负数。”

  20. 负数的历史 • 司汤达(Stendhal, 1783~1843): “夏贝尔先生被问到没有办法的时候,曾经不太恰当地强调,要我们将负数看成某人的欠债。一个人该怎样把10000法朗的债与500法朗的债乘起来,才能得到5000000法朗的收入呢?” • 奥登(W. H. Auden, 1907~1973): “负负得正,其理由我们无需讨论!”

  21. 负数的历史 负负得正:教材如何引入 • 1、定义方法 • 先讨论两个异号的整数相乘,然后给出: (-a)(-b)=ab(a、b为正整数) 接着给出两个法则: 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

  22. 负数的历史 • 2、现实模型方法 • 2.1 火车、汽车、摩托车、飞机、足球运动员、温度计、支票簿等。

  23. 负数的历史

  24. 负数的历史 • 2.2 债务(M·克莱因) • 一人每天欠债5美元。给定日期(0美元)3天后欠债15美元。如果将5美元的债记成-5,那么每天欠债5美元,欠债3天,可以用数学来表达:3×(-5)= -15。…同样,一人每天欠债5美元,那么给定日期(0美元)3天前,他的财产比给定日期的财产多15美元。如果我们用-3表示3天前,用-5表示每天欠债,那么3天前他的经济情况可表示为(-3)× (-5)=+15。

  25. 负数的历史 • 3、寻找模式方法 • ······················ • (-4)×(+3) = -12 (-4)×( -2) = • (-4)×(+2) = -8 (-4)×( -3) = • (-4)×(+1) = -4 • (-4)× (0) = 0 • (-4)×( -1) =

  26. 负数的历史 • 4、运算法则方法 • 3+(-3)=0 • (-4)×[3+(-3)]=(-4)×(0) • (-4)×(3)+(-4)×(-3)=0 • -12+(-4)×(-3)=0 • (-4)×(-3)=?

  27. 负数的历史 负负得正:两种证明 • (-1) ×(-1) = (-1)×(-1)+(0)×(1) = (-1)×(-1)+[(-1)+1]×(1) = (-1)×(-1)+(-1)×(1)+(1)×(1) = (-1)×[(-1) +1]+(1)×(1) = (-1)×(0)+ (1)×(1) = (1)×(1) = 1

  28. 负数的历史 • 假设负负得负。则 (-1) ×(+1) = (-1)×[2+(-1)] = (-1)×(2)+(-1)×(-1) = (-1)×(2)+(-1)(由假设) (*) 另一方面 (-1) ×(+1) = [(1+(-2)]×(+1) = (1)×(1)+(-2)×(1) = 1+ (-2)×(1) (**)

  29. 负数的历史 • 若正负得负,则由(*)得-1=-3,不可能;若正负得正,则由(**)得1=3,也不可能。 • 数集A扩充到数集B必须遵循: • A是B的真子集; • B中定义的运算法则或关系与A中原有的运算法则或关系是不矛盾的。 • 你可以规定负负得负,但你至少必须放弃正整数集所满足的一个运算法则!

  30. 负数的历史 主要参考文献 • [1] O. Terquem (1856). Tre Scritti inediti Leonardo Pisano, pubblicati da Baldassare Boncompagni secondo la lezi- one di un codice della Biblioteca ambrosiana di Milano. Bulletin de Bibliographie, d’Histoire et de Biographie Mathématique, 2: 21-11; 42-71. • [2] F. Cajori (1917). A History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31. 负数的历史 • [3] D. E. Smith (1923). History of Mathematics(Vol.II). Boston: Ginn & Company. • [4] M. Kline (1966). A proposal for the high school mathe- matics curriculum. Mathematics Teacher, 59 (4): 322-330. • [5] M. Kline (1970). Logic versus pedagogy.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77(3): 264-282.

  32. 负数的历史 • [6] G. Howson (1982). A History of Mathematical Educa- tion in Eng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7-92. • [7] M. L. Crowley & K. A. Dunn (1985). On multiplying negative numbers. Mathematics Teacher, 78: 252-256. • [8] G. Boulet (1998). On the essence of multiplication. 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18 (3): 12-18.

  33. 无理数的历史 耶鲁大学藏巴比伦泥版7289号

  34. 无理数的历史 • 普罗克拉斯: “继泰勒斯之后,毕达哥拉斯将这门科学变成了自由教育形式,他从头考察了它的原理,以非物质的和智力的方式探究了定理。他发现了比例理论和宇宙图形的作图法。”

  35. 无理数的历史 毕达哥拉斯

  36. 无理数的历史 • 希帕索斯(Hippasus, 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后被逐出兄弟会。一种传说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他立了一块墓碑,把他作为已经死了的人看待;另一故事说,他被扔进大海处死。关于其原因有三种说法:一是,他组织了一次民主运动,反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保守规则,因而被逐出学派;二是,泄露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正五边形或正十二面体的作图法,因而被逐出学派;三是,发现不可公度量的存在,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构成毁灭性的打击。

  37. 无理数的历史 • 亚里士多德提到的证明 设 , ,为互素的正整数。则 。 于是 为偶数。设 ,则 ,于是得 。故为 偶数。因此 , 不互素,矛盾。 • 这个证明可能是Hippasus给出的。

  38. 无理数的历史 • 正五边形中的不可公度量(K. Von Fritz) 设正五边形ABCDE的边长和对角线分别为s1和d1,以其对角线交点的正五边形ABCDE的边长和对角线为s2和d2,以后作出的更小的正五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依次为s3和d3,s4和d4,等等。易知: d1- s1 = d2,s1- d2 = s2,d2- s2 = d3,s2- d3 = s3,… 上面的一系列等式表明,如果s1和d1有公约数,那么它也必是s2,d2,s3,d3,…约数,从而导致矛盾。

  39. 无理数的历史 正五边形对角线与边长的不可公度性

  40. 无理数的历史 • 正方形中的不可公度量 • 正方形ABCD的边长和对角线分别为s1和d1;在对角线CA上截取CE=CD,过E作EF⊥AC,作正方形AEFG,设其边长和对角线分别为s2和d2;在对角线FA上截取FH=FE,过H作HI⊥AF,作第三个正方形,边长和对角线依次为s3和d3,等等。易知: d1- s1 = s2,s1 - s2= d2,d2- s2= s3,s2- s3= d3,…, dn-1- sn-1= sn,sn-1- sn = dn。

  41. 无理数的历史

  42. 无理数的历史 • 上面的一系列等式表明,如果s1和d1有公约数,那么它也必是s2,d2,s3,d3,…的约数,从而导致矛盾。 • 从上面的几何证明,我们还可以得到的连分数表达式

  43. 无理数的历史 • 因为

  44. 无理数的历史 • 所以

  45. 无理数的历史 • 这等价于

  46. 无理数的历史 • 毕达哥拉斯学派求 的近似值的方法相当于求不定方程 的整数解(x, y),分别称为“边数”(side-numbers)和“对角线数”(diameter-numbers)。先取第一对边数和对角线数 a1=1,d1=1, 以后各对边数和对角线数为

  47. 无理数的历史 , • 普罗克拉斯称泰奥多鲁斯(Theodorus, 465~398 B.C.)为“著名的几何学家”;Iamblichus说他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在几何、天文、算术、音乐以及所有教育学科上都很有名气。据说泰奥多鲁斯是柏拉图的数学老师,在苏格拉底活着的时候,曾在雅典生活过。

  48. 无理数的历史 • 泰奥多鲁斯首次在无理数理论上作出突破。柏拉图在Theaetetus中告诉我们: “泰奥多鲁斯证明了关于平方根的某个事实,我指的是3平方英尺和5平方英尺的平方根,即:这些平方根与单位尺长在长度上是不可公度的。用同样的方法,他证明了直到17平方英尺的根,由于某种原因,至此才停止。”

  49. 无理数的历史

  50. 无理数的历史 泰奥多鲁斯是如何证明SQRT5是无理数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