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半導體元件的分類

半導體元件的分類. ◆ 半導體元件有好幾種分類方法。例如雙極性或 CMOS 的構造分類 ; 亦依記憶體或邏輯的製品等級分類。 ◆ 表 2.1 為半導體元件的分類,分別以積體度分類,以基板構成分類,以構造分類,加上以功能分類,亦考慮以開發形態或生產形態進行分類。 ◆ 半導體製程最大的問題在於元件的構造區分。基本上,雙極性及 MOS 型製程流程不同,故 BiCMOS 需要整合各自不同的製程。 ◆ SOI (Silicon on Insulating substrate) 構造,則是製程所使用的基板不是矽,僅此不同而已。. Bipolar 元件構造.

ana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半導體元件的分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半導體元件的分類 ◆ 半導體元件有好幾種分類方法。例如雙極性或CMOS的構造分類;亦依記憶體或邏輯的製品等級分類。 ◆ 表2.1為半導體元件的分類,分別以積體度分類,以基板構成分類,以構造分類,加上以功能分類,亦考慮以開發形態或生產形態進行分類。 ◆ 半導體製程最大的問題在於元件的構造區分。基本上,雙極性及MOS型製程流程不同,故BiCMOS需要整合各自不同的製程。 ◆ SOI (Silicon on Insulating substrate) 構造,則是製程所使用的基板不是矽,僅此不同而已。

  2. Bipolar元件構造 ◆ Bipolar元件係在矽基板內設置隔離元件的電氣隔離區域,形成基極射極集極的構造,相較於後述的MOS型,構造更為複雜。 ◆ 如圖所示為Bipolar元件的基本構造: 1.為古典構造,於隔離區域採用pn接合分離方式。藉由 4~5次雜質擴散,形成電晶體構造。 2.利用氧化膜取代pn接合的方式,降低接合容量,可縮 小元件的大小。

  3. Bipolar元件的構造

  4. Bipolar元件製造特性 ◆ 相較於CMOS型元件,具有Bipolar構造的元件,由於較消耗電力、製程複雜,性能又與CMOS相差不多,所以使用範圍變得較為狹隘。 ◆ 製程技術方面,為了引進雜質,擴散或離子植入工程次數增多,因此對於雜質的縱向的分佈控制更形重要,故熱處理等的整體設計亦相當重要,確實執行缺陷控制等成為關鍵。

  5. CMOS元件構造 ◆ MOS型構造與Bipolar構造不同,矽基板及其表面的氧化膜,因上方的電極採用MOS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型的電容器,構造上較為簡易。 ◆ CMOS為同時具有n通道型MOS構造及p通道型MOS構造的元件構造。因此稱為CMOS (Complementary MOS–互補型MOS)。 ◆ 以往閘極電極使用Al,於1960年後半開發出矽閘極構造,因為高性能化、可靠性、尺寸縮小等優點,所以放棄了Al閘極構造。 ◆ CMOS組成的電路,由於耗電力少,在各領域內取代了Bipolar型加以應用。

  6. CMOS元件構造 ◆ 製程技術方面,不但Si—SiO2界面很穩定,也可充分控制Na離子等,MOS型取代Bipolar型,成為主要的元件。 ◆ 下圖為矽閘極構造的n通道型MOS構造、p通道型MOS構造。前者的基板採用p型矽,後者採用n型矽。 ◆ 矽閘極構造,也稱為自對準閘極構造,閘極、源極與汲極的位置不受微影的限制,而可自動決定的劃時代方式,目前已標準化。如果沒有此一方法,就不可能開發出高密度記憶體。

  7. 矽柵MOS元件的構造

  8. BiCMOS元件構造 ◆ BiCMOS元件具有Bipolar元件的高速性及CMOS元件的低耗電性,在一個晶片內同時植入有Bipolar元件及CMOS元件的晶片已受到重視。 ◆ 製造流程不同的Bipolar及CMOS型的元件,為了在同一晶片內形成,所以兩者的製程整合相當複雜。實際上,因應製程順序或條件的最佳化來進行。 ◆ 如圖所示為BiCMOS構造的一例。在基板上形成n井,其中形成 npn 型的Bipolar電晶體。藉由擴散形成接合,在CMOS及Bipolar之間,儘量施加共通化的流程,達到工程的簡略化及縮短化。 ◆ 目前許多BiCMOS已製品化,但任何一種工程的順序或組合,都是為了各自容易製作所組成,所以工程真是千差萬別。

  9. BiCMOS元件構造

  10. SOI元件構造 ◆ SOI (Silicon on Insulating Substrate) 是在絕緣層上形成Si層,如同前述,過去曾大量嘗試在SOI基板上形成元件,且部分發展為製品。 ◆ 使用SOI基板,比起使用矽晶圓,可忽略基板所具有的容量,可達到元件的高性能化。 ◆ SOI基板的製作方法,包括利用晶圓貼合的方法,以及矽基板植入氧離子,於內部形成稱為SIMOX (Separation-by Implanted Oxygen)絕緣層的方法。以上兩種方法各為複合製程的產物,具有各式各樣的變化。 ◆ 1960年代後半,已藉由在藍寶石基板上形成矽磊晶單結晶層,嘗試開發SOS (Silicon on Sapphire) 元件。

  11. 使用SOI基板上的元件構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