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上樞密韓太尉書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放大你的格局, 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957. 有一種旅行, 方法很貧窮, 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這種旅行,西方從 16 世紀末傳承至今 … . 那就是 Grand Tour── 壯遊。. 培養獨自「闖」的能力, 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青年壯遊. 台北關渡的賞鳥、司馬庫斯的瞭望台、彰化芳苑的蚵藝文化、台南鹽水的蜂炮及花蓮馬太鞍獨特的生態。. http://youthtravel.tw/grandtour/.

anahid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上樞密韓太尉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2. 放大你的格局,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957

  3. 有一種旅行,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有一種旅行,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這種旅行,西方從16世紀末傳承至今….那就是Grand Tour──壯遊。

  4. 培養獨自「闖」的能力,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培養獨自「闖」的能力,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5. 青年壯遊 • 台北關渡的賞鳥、司馬庫斯的瞭望台、彰化芳苑的蚵藝文化、台南鹽水的蜂炮及花蓮馬太鞍獨特的生態。 http://youthtravel.tw/grandtou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nl2dE7bseQ&feature=related

  6. 出處 • 選自《欒城集》卷二十二。 • 《欒城集》有五十卷,為蘇轍五十三歲時自編。 • 蘇轍曾官中奉大夫護軍欒城縣(屬河北省),因以題為書名。

  7. 題解 • 宋仁宗嘉祐元年(西元一○五六年),蘇轍與父、兄至汴京,頗受歐陽脩等人賞識,次年(十九歲時)與蘇軾同榜及第,名動京師。 • 本文是蘇轍在仁宗嘉祐二年考取進士後,寫給樞密使韓琦的自薦信。 • 當年蘇轍考中進士後,未得見身居要職的韓琦,於是就寫下這封詞情暢達的自薦信求見。

  8. 文體 • 「書」,文體的一種。 • 古代人臣向皇帝陳言所寫公文與親友間往來私人信件,皆稱為「書」。 • 前者為稱「上書」或「奏書」,屬公文奏議類;後者則單稱「書」或稱「書信」,屬應用文書牘類。 • 後世書牘中,給尊長的信亦有稱「上書」,本篇〈上樞密韓太尉書〉即是。

  9. 樞密韓太尉 • 樞密韓太尉即韓琦,時任樞密使。 • 「太尉」為秦漢時官名,掌兵權。「樞密使」職位相當三公之一的「太尉」一職,故蘇轍稱韓琦為「太尉」表示尊重稱太尉執事,是謙虛說法。 • 韓琦(西元1008~1075),字稚圭,河南安陽人。仁宗時,曾與范仲淹共同防禦西夏,同任樞密副使,並稱「韓范」,名重當時,時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

  10. 為相十年,為朝廷所倚重,與富弼並稱為「富韓」。為相十年,為朝廷所倚重,與富弼並稱為「富韓」。 • 神宗即位後,出知相州。王安石變法時,屢上疏反對,與司馬光、富弼同為保守派領袖。 • 後封「魏國公」,卒諡「忠獻」。 • 其政論文「辭氣典重,敷陳剴切,有垂紳正笏之風」。 • 其詩自然高雅,隨時抒感,「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為世傳誦名句。

  11. 主旨 •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內容為論說文。 • 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韓琦接見。 • 自薦文章,難擺脫自我標榜或是奉承諂媚,本篇以「作文之道」入筆,採「注意在此,立言在彼」方式。 • 目的實欲干謁求見,卻以養氣展開議論,隱藏干謁目的,將自己的求見建立在道德文章上。

  12. 蘇轍 •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欒城,又號潁濱遺老,諡文定。眉州眉山人。 • 生於宋仁宗寶元二年(西元一○三九),卒於徽宗政和二年(西元一一一二),年七十四。北宋文人。 • 蘇洵之子,蘇軾之弟,人稱「小蘇」。後人將他與父洵兄軾合稱為「三蘇」。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3. 生平 • 仁宗嘉祐二年,歐陽修為禮部知貢舉,蘇轍兄弟同試,蘇軾名列第二,蘇轍中第五甲。 • 蘇轍任仕後表現卓越,後來因其兄「烏台詩案」的牽累和忤逆元豐諸臣等而遭貶謫,晚年貶官許州築室定居,「不復與人相見。終日默坐,如是者幾十年。」(《宋史.蘇轍傳》)

  14. 蘇轍個性沉靜簡潔,寡欲少言,秉性孝友。 • 《宋史.蘇轍傳》稱其「為文汪洋澹泊,……而秀傑之氣終不可揜,其高處殆與兄軾相迫」。 • 「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晚笑堂竹莊畫傳》蘇轍像

  15. 家世背景 • 蘇轍先世是趙郡欒城人。唐 神龍初年,長史蘇味道被貶為眉州刺史。蘇味道死後,有一子落籍眉州,是眉山蘇氏的開始。 • 蘇轍祖父蘇序,父蘇洵。蘇洵二十七歲,才發憤力學,可惜沒考取進士,曾嘆:「此不足為吾學也。」於是從此絕意仕進,在家課子讀書,專心研究六經百家之書。 • 母親程氏,系出名門,頗識詩書。 • 蘇轍自幼聰敏,有父親教誨,兄長蘇軾指導,學問精進神速,以儒學為主。

  16. 文學成就—散文 • 蘇轍文章體裁多樣,內容豐富,長於評史議政,早年的進論、進策,文思機敏,頗有可取的識見。 • 蘇轍記敘文,常借事明理以抒懷,代表作品〈黃州快哉亭記〉。 • 書信體代表作〈上樞密韓太尉書〉。 • 傳記體散文〈巢谷傳〉、〈孟德傳〉。 • 賦體文章代表作〈超然臺賦〉。

  17. 文評 • 《宋史.蘇轍傳》:「論事精確,修辭簡嚴,未必劣於其兄。」 • 明代劉大謨〈欒城集序〉:「議者謂其,似其為人。文忠亦嘗稱之,以為實勝汪洋澹泊,深醇溫粹於己,信不誣也。」 • 茅坤〈蘇文定公文鈔〉:「子由之文,其奇峭處不如父,其雄偉處不如兄,而其疏宕嫋娜處,亦自有一片煙波,似非諸家所及。」

  18. 蘇軾〈答張文潛書〉說子由之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蘇軾〈答張文潛書〉說子由之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 林雲銘《古文樸義》:「文中有一種雄偉之氣,可以籠罩海內,與乃兄並峙千秋。」

  19. 文學成就—詩 • 蘇轍存詩一千八百多首,數量可觀。內容多為日常瑣事、文場應酬贈答唱和。 • 蘇轍〈答徐州陳師仲書〉中說:「轍少好為詩,與家兄子瞻所為,多少略相若也,子瞻既已得罪,轍亦不復作詩。」與兄唱和之作最多,風格也很相近。 • 詩風特色「簡遠澹泊」、「沖雅溫粹」。自稱以餘力作詩,晚年作類似禪門偈語。

  20. 詩評 • 方東樹稱其詩「氣格雅適」。 • 賀裳《載酒園詩話》:「欒城身分氣概總不如兄,然瀟灑俊逸,於雄姿英發中,兼有醇醪飲人之致,雖亦遠於唐音,實宋詩之可喜者也。」

  21. 文學成就—詞 • 蘇轍不善於寫詞,今僅存〈水調歌頭〉、〈漁家傲〉兩首。 • 前首見於元刊本《東坡樂府》卷一,〈題子由徐州中秋作〉,蘇軾曾提及此詞,謂「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 • 後篇《見欒城先生遺言》,篇中:「早歲文章供世用,中年禪味疑天縱」,反映出他前後期心情變化。

  22. 蘇轍文論 一、獨創風格   蘇轍強調文章風格獨創性,曾自許「文章自一家」,讚譽他人則曰「凜然自一家」,〈欒城先生遺言〉中:「余觀古人為文,各自用其才耳,若用心專模仿一人,捨己徇人,未必貴也。」   重視作家各人獨立風格,正因如此,他的文章自立於父兄之外,獨創一格。

  23. 二、閱歷以養氣 〈上樞密韓太尉書〉中提出:「以為文者,氣之所形」,強調氣可養而致。   養氣有兩種途徑:一是內心修養,如孟子「善養浩然之氣」,文章的「寬厚宏博」與其氣之大小相稱;二是外界閱歷,人物交遊對作家的影響和山川形勝、奇聞壯觀對作家的激勵,「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於作家心靈氣質的陶冶和創作文章有積極作用。

  24. 著作 《欒城集三集》八十四卷《欒城應詔集》十二卷《詩傳》二十卷《春秋傳》十二卷《古史》六十卷《老子解》二卷

  25. 體氣高妙 蘇洵對二子同登科曾說: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蘇軾評蘇轍:「子由之文,辭理精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

  26. 蘇洵〈名二子說〉 說明命名二子「軾」、「轍」含義,表達期望與告誡。 原文:  輻、輪、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不外飾也。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27. 語譯:   車輪、輻條、車篷、廂軫,對於車子來說,都有各自的用途。而車前橫木「軾」,卻獨獨沒有重要而實際的用處。雖然如此,去掉軾,我們就看不見一輛完整的車了。軾啊!我是耽心你不注意外表的修飾啊!  天底下的車,沒有一輛不經由軌道前進,而說到車子的功績時,轍是不包括在裡頭的。雖然如此,車子翻了、馬死了,禍患在車子不在軌道上行駛,這個轍啊!在福與禍間將會處置很好的。轍啊!我知道你善於除災免禍了。

  28. 補充說明 輻:車輪上連接軸與輪圈的木條軫:車箱四面底部的橫木軾:車箱正前方供人憑倚的橫木轍:車輪輾壓的痕跡

  29. 三蘇父子 • 「眉山三蘇」(三蘇父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齊列唐宋八大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觀。 • 三蘇文學成就極高,有云:「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嵋共比高。 「眉山有三蘇,草木皆盡枯。」可見三人在文壇上耀眼的光芒。 • 歷代以來研究三蘇者眾,「千家注蘇,萬人評說」評蘇、注蘇者不絕。

  30. 關於蘇洵 字號:字明允,號老泉,諡文安。作品:擅長政論、史論,喜談兵謀、權   變。承孟子、韓愈議論文傳統,   雄健奔放,犀利明快,具戰國縱   橫家氣勢。名篇:〈六國論〉、〈心術〉、〈管仲   論〉、〈名二子說〉。著作:《嘉祐集》。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31. 關於蘇軾 字號: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諡文忠。 生平:宋仁宗嘉祐年間進士,作詩諷刺王安   石新法被貶黃州、海南瓊州,最後卒   於常州。 作品:散文、詩、詞、賦皆擅。 風格:自云:「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   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   「汪洋宏肆」。 地位: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唐宋八大   家之一。(氣勢磅礡宏偉) 著作:《東坡全集》

  32. 關於蘇轍 字號:字子由,號欒城,潁濱遺老,卒諡   文定。生平:嘉祐年間進士。作品:發展韓愈「氣盛言宜」的論點,古   文採取俳句形式,吸收駢文技巧。風格:文章汪洋淡泊,記敘文則紆徐曲   折。著作:《欒城集》名篇:〈黃州快哉亭記〉、〈武昌九曲亭   記〉、〈上樞密韓太尉書〉。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33. 四川眉山三蘇像

  34. 大蘇、小蘇 • 蘇軾性格豪邁灑脫,文章自然豪放;蘇轍性格深沉內向,文章紆徐曲折。 • 清人劉熙載《藝概‧文概》:「大蘇文一瀉千里,小蘇文一波三折。」說明二蘇散文不同風格。

  35. 弟寄贈 〈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轍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舊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達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36. 兄唱和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37. 三蘇祠

  38. 景蘇樓

  39. 段落大意 第一段:從作文當由養氣之功談起,說    明文章乃氣之所形。 第二段:從自身經歷對養氣展開論述,    說明多見山水人物足以充塞文    章之氣概。 第三段:由歐陽公而頌揚韓琦,說明求    見之意。 第四段:表明志氣,希辱教之文與政。

  40. 自薦策略 「逐層烘托」手法 未見 想見 求見

  41. 寫作策略 氣 請 辱 教 之 求 見 樞 密 韓 太 尉 文 者 氣 之 所 形 求 奇 聞 壯 觀 遊 名 山 大 川 覽 故 都 帝 京 謁 翰 林 歐 陽 公

  42. 構篇章法 【意在此,言在彼】 • 本意求見太尉,謂「意在此」;通篇以養氣益文為議論,隱藏「干謁」目的,即「言在彼」。 • 談文是虛、是賓;求謁是實、是主。作者故意喧賓奪主,大談文與氣,至收筆才將求謁原委目的托出。

  43. 寫作特色 一、注意在此,立言在彼 二、借賓顯主,順理成章 三、養氣為文,識見非凡 四、行文疏蕩,用字傳神

  44. 深究鑑賞 本干謁文字之所以稱頌百代,全妙在「構思」。 • 第一段,是全文主意。起筆先說「好為文章」,於「深思」後,提出文章是氣之所形的論點。 • 以孟子之善養氣,文能「稱其氣之大小」照應主題;再舉司馬遷遍覽名山大川,「疏蕩」而有「奇氣」佐證,收住首段。

  45. 第二段,自述求學歷程。先寫因家鄉所見者小而離家;後寫來京之所見。於「人」則著重文壇盟主歐陽脩及其門人。第二段,自述求學歷程。先寫因家鄉所見者小而離家;後寫來京之所見。於「人」則著重文壇盟主歐陽脩及其門人。 • 前半段「在鄉所見之小」與後半段「來京所見之大」成強烈對比,以「而後知天下文章聚乎此」收住。 • 第三段,稱讚韓琦以才略冠天下,並以古之賢臣比之。「且夫」轉折以襯托「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文至此,自言「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 • 第四段,說明自己非為求官,意在治文與學政,語氣曲折委婉,卻不顯卑弱。

  46. 養氣之說 張孝先《唐宋八大家文鈔》:「蘇家兄弟論文每好說個氣字。」 1.「養氣」一詞,始於孟子。孟子所講的養 氣著重「持志」、「正心」,偏重於內 在。 2. 劉勰論「養氣」,重在勿多用,多用則 氣衰。《文心雕龍‧養氣篇》:養氣方 法在於清和其心,調暢其氣。

  47. 3.曹丕《典論‧論文》中強調「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文章內容取決於作家才氣,因此陽剛之氣和陰柔之氣有所分別,況且人的素質有巧有拙,無法移易子弟。3.曹丕《典論‧論文》中強調「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文章內容取決於作家才氣,因此陽剛之氣和陰柔之氣有所分別,況且人的素質有巧有拙,無法移易子弟。 4. 蘇轍認為文章是作者精神氣質的外在表現,氣充乎中,好文章自然產生。論「氣」重視後天的生活實踐,注重作家內在主觀修養、外在生活閱歷和文章風格之間的關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