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第十八章 反贫困与 社会工作

第十八章 反贫困与 社会工作. 一、 什么是贫困 二、 中国的贫困现状 三、 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四、 国际反贫困的经验. 一、什么是贫困. 1 、分类 (1)、绝对贫困 (2)、相对贫困 2 、贫困的测量 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困的指标: (1)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返回. 二、中国的贫困现状 (一). (一)中国贫困问题的特征 1、贫困人口高度 集中于农村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八章 反贫困与 社会工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八章 反贫困与 社会工作

  2. 一、什么是贫困 • 二、中国的贫困现状 • 三、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 四、国际反贫困的经验

  3. 一、什么是贫困 1、分类 • (1)、绝对贫困 • (2)、相对贫困 2、贫困的测量 • 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困的指标: • (1)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3)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返回

  4. 二、中国的贫困现状 (一) • (一)中国贫困问题的特征 • 1、贫困人口高度集中于农村 • 2、贫困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区,主要是集中于西部喀斯特地区、北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等地区以及中部的山区。 • 3、城乡贫困人口的不平均分布,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结构性、区域性、阶层性的贫困并存的局面。

  5. 湘西农村

  6. 日出而作 日落而归

  7. 农民 返回

  8. 二、中国的贫困现状(二) • (二)农村的贫困状况 • 1、中国农村扶贫的标准是以“贫困县”标准为主的 • 1994年,重点贫困县调整的标准是“四进七出” • 2000年,贫困标准已经调整为625元。 • 1986年划定国家重点贫困县的标准

  9. 二、中国的贫困现状(三) • 2、农村贫困人口数 • 截至2004年底,农村贫困人口2610万人 。 • 按人均收入一天一美元的国际通行标准和购买力评价折算,中国的贫困线为年收入924元人民币,那么,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有7580万人 。 • 3、农村贫困人口的构成 • 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社会保障对象 • 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资源条件非常贫乏的地方

  10. 二、中国的贫困现状(四) (三)城市的贫困 • 1、城市贫困的标准 :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2、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 :1500万左右 • 3、从群体分布来看,城市贫困人口重要由以下七类人员组成: 1)企业不景气而发不出工资或所发工资严重不足的职 工及家庭人员。 2)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 3)部分离退休职工。 4)长期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居民。 5)社会救济对象及优抚对象。 6)因物价上涨导致实际收入下降而低于贫困线的居民 7)流入城市的待业农民工。 在这些群体中,第一、二类是主体。 返回

  11. 联合义诊—关注村民健康

  12. 联合义诊—关注村民健康

  13. 为农民兄弟送养羊的书

  14. 妇女

  15. 老人

  16. 孩子

  17. 孩子

  18. 修建水池

  19. 村民参与建设 返回

  20. 三.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21. (一)开发性扶贫与贫困地区社区发展(一) • 中国的农村扶贫政策经过两次大调整,第一次是1994年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第二次2001年制定了“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 扶贫战略的变化: 战略上开始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 由单纯的直接救济向地区经济综合开发的方向转变; 由单纯地向贫困地区“输血”向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转变; 由单纯的政府主导型扶贫向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的全方位的扶贫转变; 强调经济发展,扶贫从发展的角度出发。

  22. (一)开发性扶贫与贫困地区社区发展(二) 扶贫战术的变化: (1)改变平均使用扶贫资金的办法,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搞综合开发; (2)国家在信贷、税收和经济开发等方面给贫困地区以优惠政策,中央各职能部门在资金、物资和技术上向贫困地区倾斜; (3)由中央、地方政府和贫困地区居民共同投资; (4)政府的扶贫政策与农民制度创新“互动”。

  23. (二)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 个案辅导 • 团体工作 • 社区工作方法

  24. (三)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面对的任务与挑战(三)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面对的任务与挑战 1、城市贫困与社会工作 • 急需社工介入的三个层面 其一,帮助贫困者解决生活困难,协调各方资源为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其二,对贫困者进行生活与就业技能培训。 其三,帮助贫困者建立自信心与良好的心理状态。 2、农村扶贫与社会工作 a 以人为核心的新发展观。 b 基层社区组织的建设 c 提高社会动员的效率 链接

  25. 四、国际反贫困主要经验(一) • 小额信贷扶贫机构的发展 • 1、建立独立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构,并以非政府操作为主。如孟加拉的乡村银行(GB)、印度的自我就业妇女协会等 • 2、建立农户自助组织 • 3、采用分期还款制:期限多为一个星期或半个月 • 4、以贫困妇女为主要贷款对象 • 5、同政府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和良好关系并得到政府支持。 • 国际民间组织大规模扶贫经验。在印度、孟加拉等国有大量的公益性民间机构从事各种各样的扶贫活动,并得到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

  26. 四、国际反贫困主要经验(二) (一)个案辅导与团体工作 (二)贫困社区的社区发展工作 社区发展强调参与、合作、社区自助、领袖培训等主题 (三) 参与设计并实施缓贫计划 • 项目规划 • 目标组的参与与穷人的能力的建设 • 培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