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典籍

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典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古代典籍最多的国家,历史上已毁损的不算,仅流传至今的古籍就约有十万余种,记载和保存了传统文化的丰硕成果。. 第一节 丰富的古代典籍. 中国的古籍数量庞大,古人很早就已重视对其分类。古代的图书分类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 “ 经 ” 是指儒家的经典及其注疏, “ 史 ” 是历史著作, “ 子 ” 是学术类著作, “ 集 ” 是诗文词赋类著作。. 经部典籍.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典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典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古代典籍最多的国家,历史上已毁损的不算,仅流传至今的古籍就约有十万余种,记载和保存了传统文化的丰硕成果。

  2. 第一节 丰富的古代典籍 • 中国的古籍数量庞大,古人很早就已重视对其分类。古代的图书分类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经”是指儒家的经典及其注疏,“史”是历史著作,“子”是学术类著作,“集”是诗文词赋类著作。

  3. 经部典籍 • 五经 :最早指《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它们相传都经过孔子的整理,因而被奉为经典。后来,“五经”组成有些变化,《礼记》代替了《仪礼》,《左传》被并入《春秋》,但仍称作“五经”。 • 十三经 :《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

  4.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被抽出单独列名。“四书”最初由朱熹提出,为儒学的入门读物,明清时成为科举考试必读之书。

  5. 经部的典籍除了这些被正式列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外,还包括其他注释和研究经学的书籍,由于古代经学的地位很高,因此,历代的经学著述难以胜数。清代乾隆时官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经部书籍共l773部,20427卷,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10个部类。

  6. 史部典籍 •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从商周直至清末,历代王朝都设有史官,记述史事,中国的私家撰史者自孔子以来也络绎不绝,历代公私史家撰写的历史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中国的史籍不仅卷帙浩繁,而且体例多样。《四库全书总目》分史部书籍为l5个部类,它们是: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7. 史书三大体裁 • 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编写 ,被称为“正史”。 •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编写 。 • 纪事本末体史书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编写 。

  8. 二十四史 •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 加上民国时编撰的《新元史》、《清史稿》,称作二十六史。

  9. 子部典籍 • 子部的名称与诸子有关,诸子在古代典籍中是指各学术流派的著作。汉代刘歆《七略》和班固《汉书·艺文志》将诸子分为儒、道、墨、阴阳、法、名、纵横、杂、农、小说十家,但后世按四部分类的子部典籍远远超出诸子范畴。《四库全书总目》将子部书籍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14个部类,其范畴包括哲学、宗教、科技、类书、杂著等多方面。

  10. 先秦诸子的代表作 • 《老子》、《庄子》、《墨子》、《荀子》、《晏子》、《管子》、《商君书》、《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

  11. 汉魏六朝诸子的代表作 • 《新语》、《淮南子》、《盐铁论》、《论衡》、《抱朴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

  12. 集部典籍 • 收录诗文词赋等书,《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5个部类。楚辞是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作品。别集指个人的诗文集,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及政治家有编撰个人文集的习好,时代愈往后,个人文集愈多,明清时代的个人文集多达四五千种。总集汇集多人的诗文作品,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梁朝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收录先秦至梁诗文130余家,700余篇。陈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收录汉代至梁的诗歌,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古诗总集。著名的诗文总集还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等。

  13. 类书 • 具有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性质的图书,它辑取群书资料,按天文、地理、人物、典故、典章、制度、诗文、辞藻、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等各门类分别汇编,方便检索。 • 中国古代最早的类书是三国时期的《皇览》,现已散佚。 • 唐代类书《艺文类聚》100卷,引用唐以前古籍1400多种。 • 宋代类书《太平御览》1000卷,征引书目l690余种,分为55部5426类,内容十分广博。 • 宋代类书《册府元龟》l000卷,辑录历代君臣事迹,分31部1100余门,总字数超过《太平御览》一倍,为宋代规模最大的类书。

  14. 明代类书《永乐大典》,收录各类著作七八千种,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ll095册,约37000万字, 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 。 • 清代类书《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分作6汇典32典6109部,约16000万字,是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

  15. 丛书 • 丛书是把多种书保持原样汇编在一处,按其内容可分成专科性与综合性两种。专科性丛书只收一个部类的书,如《十三经注疏》为经部丛书,《古今逸史》为史部丛书。综合性丛书收录多个部类的书。丛书在保存古籍、方便阅览方面亦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丛书是清代的《四库全书》,它收书3503种,79330卷,分经、史、子、集四部,保存整理了大量历史文献。近代以来出版的大型丛书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丛书集成》,中华书局《四部备要》等。

  16. 方志 • 地方志的简称,为记述地方历史、地理、风土、物产、人文等资料的著作。 • 中国的方志起源很早,《尚书·禹贡》、《山海经》、《汉书·地理志》等是方志的雏形,东晋《华阳国志》已具备方志的特质。隋唐时期,开始由官方编修地方志,至明清修志风气大盛。据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统计,现存方志约有7000多种,其中清代数量最多,约有5000多种。

  17. 方志的种类很多,有全国性的“一统志”,省级的“通志”,郡、州、府、县的“郡志”、“州志”、“府志”、“县志”,还有“乡志”、“村志”等。有的方志不以“志”命名,而称图经、记、考等,如唐代的《元和郡县图经》、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清代的《日下旧闻考》都属方志类书籍。方志中有许多正史不载的史料,对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方志的种类很多,有全国性的“一统志”,省级的“通志”,郡、州、府、县的“郡志”、“州志”、“府志”、“县志”,还有“乡志”、“村志”等。有的方志不以“志”命名,而称图经、记、考等,如唐代的《元和郡县图经》、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清代的《日下旧闻考》都属方志类书籍。方志中有许多正史不载的史料,对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8. 第二节 古书形式的演变 • 拿古书的材质来说,有甲骨、青铜、石、玉、竹、木、缣帛、纸等多种。 • 拿古书的外观形式来说,主要有卷轴式和册叶式两种。

  19. 古书材质1——甲骨

  20. 古书材质2——青铜

  21. 古书材质3——石 秦国石鼓文

  22. 石刻书籍——石经 熹平石经残石(东汉)

  23. 唐开成石经 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24. 古书材质4 ——玉 山西侯马盟书

  25. 古书材质5 ——竹新莽地皇三年汉简

  26. 古书材质6 ——木 东汉早期 武威医药木牍

  27. 古书材质7 ——缣帛 东汉马王堆帛书《老子》湖南长沙出土

  28. 古书材质8 ——纸 东汉蔡伦纸

  29.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

  30. 唐代写本金刚经

  31. 现今发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刚经》现今发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刚经》

  32. 雕版印刷作坊

  33. 雕版实样(阳文反字)

  34.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泥活字制作过程

  35. 清代李瑶用泥活字印刷的书籍

  36. 明代木活字本《毛诗》

  37. 简册

  38. 卷轴式书籍

  39. 印度的贝叶经

  40. 册叶式书籍——龙鳞装

  41. 册叶式书籍——经折装

  42. 册叶式书籍——旋风装

  43. 册叶式书籍——蝴蝶装

  44. 册叶式书籍——包背装

  45. 册叶式书籍——线装

  46. 第三节 文化知识与古籍阅读 • 中国的古代典籍绝大部分是用古代的书面语文言文书写的,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已不通行,它和现代汉语有许多差别,因此,阅读古籍必须学习文言。然而,除了一般的文言知识外,要提高古籍阅读的能力,还必须掌握选择古籍、阅读古籍和使用工具书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47. 一、选择古籍的文化知识 • 中国的古籍数量浩瀚,传承年代久远,其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脱衍、错简、讹文等各种错误,甚至有故意作伪的。因此,古籍学习者必须知道古籍应先进行校勘整理,然后才能阅读。古籍整理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要求整理者应熟悉历史,并掌握版本学、目录学、训诂学等专门知识。古籍整理的基本方法,一是“底本互勘”,即取该书的不同版本互相对比校雠;二是“群籍钩稽”,即取该书以外书籍的相关内容与该书比较校雠。古籍通过校雠,可以找出谬误,求得古书之真。此外,对发现、搜辑已缺失的佚书也有相当的作用。

  48. 善本 • 清末张之洞提出善本有“三义”,一是足本,即内容没有缺漏或删节;二是精本,即经过仔细校雠注解过的本子;三是旧本,即存放年代久远的本子。 • 现代学者对善本的理解有“三性”,一是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物性;二是内容重要,有学术资料性;三是印刷、装帧精美,有艺术代表性。

  49. 刘向、刘歆父子

  50. 中国古代的图书目录 • 史志目录: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记载各朝各代的书目; • 官修目录:国家藏书整理后撰写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即是一部官修书目; • 私家目录:私人藏书家编纂的书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