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Women’s Literature and Gothic Narrative: Insanity and Imprisonment

女性文学 与哥特叙事 — 疯狂与囚禁的 母题. Women’s Literature and Gothic Narrative: Insanity and Imprisonment. 讲座者: 陆薇 博士 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院 联系方式: luwei@blcu.edu.cn 010-82303518. 哥特文学的定义与起源.

ales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Women’s Literature and Gothic Narrative: Insanity and Imprisonment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女性文学 与哥特叙事 —疯狂与囚禁的 母题 Women’s Literature and Gothic Narrative: Insanity and Imprisonment

  2. 讲座者: 陆薇 博士 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院 联系方式: luwei@blcu.edu.cn 010-82303518

  3. 哥特文学的定义与起源 • 定义:“Goths”是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尔曼部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波罗地海地区定居下来,再向黑海地区迁徙,公元前410年占领罗马,在意大利和法国建立了王国,之后被称为“日尔曼人”(Germanic) 或“条顿人”(Teutonic) 。

  4. 哥特人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学艺术,所以被看作是伟大的罗马文化的侵犯者或破坏者,此词后来泛指中世纪一切混乱、愚昧、迷信的事物。哥特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指日尔曼人在入侵罗马之后建立起来的缺乏条理和秩序的文化荒原,与古典主义的理性、知识、秩序相对。哥特人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学艺术,所以被看作是伟大的罗马文化的侵犯者或破坏者,此词后来泛指中世纪一切混乱、愚昧、迷信的事物。哥特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指日尔曼人在入侵罗马之后建立起来的缺乏条理和秩序的文化荒原,与古典主义的理性、知识、秩序相对。

  5. 哥特建筑与哥特艺术的关系 • 哥特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的建筑风格。通常人们认为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才是正统艺术,而这种新建筑形式是“野蛮民族”的,故贬称为“哥特式”。 • 建筑历史:11世纪起源于法国,主要是天主教堂,也影响到其他世俗建筑。

  6. 建筑特色:尖塔高耸,利用十字拱、修长的立柱,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创造出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7. 哥特建筑所表现的意义 • 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如文学、音乐、绘画等均有重大影响。

  8. 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古希腊建筑风格

  9. 表现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的罗马建筑风格表现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的罗马建筑风格

  10. 哥特文学艺术在18世纪之后的变化 (获得了政治与美学意义) • 政治意义:Edmund Burke’s 《法国革命的反思》,1790)讨论英国人的文明和法国人的野蛮,哥特被当作民主理性的英国人的文化根基和英国人特有的文化与政治风格。 • 美学风格:作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哥特文学强调情感,反对理性,追求自然,反对禁锢,以超自然和恐怖的手法制造神秘气氛,将恐怖与崇高等同起来(恐怖是所有情感中最强烈的一种,因此是最崇高的)。

  11. 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哥特叙事在历史上每个时代都与当时的政治与想像产生对话,由于被认为是原始、野蛮的话语,所以在今天反而成为了古老文明更真实的起源,几百年来不仅从未在文学艺术史上消失,而且一直活力十足,一直是文明与野蛮之间争斗、交替的话语场,因为文明和野蛮的定义本身也是由社会背景和阶级、群体的利益所左右的。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哥特叙事在历史上每个时代都与当时的政治与想像产生对话,由于被认为是原始、野蛮的话语,所以在今天反而成为了古老文明更真实的起源,几百年来不仅从未在文学艺术史上消失,而且一直活力十足,一直是文明与野蛮之间争斗、交替的话语场,因为文明和野蛮的定义本身也是由社会背景和阶级、群体的利益所左右的。

  12. 哥特文学传统 关键词:鬼魅、叛逆、疯狂、恶魔、恐 怖、囚禁 • 这些创作手法调动了“被压抑的的无意识”(“the repressed unconscious, like dreams, slips of tongue, etc., Freud)中的反抗、叛逆精神,对社会的不公正和统治思想、中心、权威做出反抗。

  13. 哥特小说的古典阶段 (1764—1920): • The Castle of Otranto (Horace Walpole, 1765) • A Sicilian Romance, (Ann Radcliffe, 1790) • Mysteries of Udolpho (Ann Radcliffe, 1794) • The Italian (Ann Radcliffe, 1796) • The Monk (M. G. Lewis, 1796) • Dracula (Bram Stoker , 1897)

  14. 哥特小说中的人物: 贵族、外国人、僧侣、恶棍(拜伦式男主人公 Byronic hero),感情充沛的男女主人公、多愁善感、被囚禁在古堡中等待拯救的公主、少女 • 小说的背景: 荒原、极端的天气、异国情调的背景、倒塌、残破的古堡、地下室、底下通道、墓穴、阁楼、迷宫般的长廊、旋转的楼梯、黑影、月光、摇曳的烛光、魔法、超自然的力量、恐怖事件(如凶杀、谋杀)

  15. 艺术效果:阴森恐怖、神秘、悬念、戏剧化、刺激、给人快感。艺术效果:阴森恐怖、神秘、悬念、戏剧化、刺激、给人快感。 • 情节模式:孤独、美丽的姑娘被放置在一个异国风情的背景之中。在经历了一系列令她几乎崩溃的磨难之后,最终被拯救出来,回到家人、朋友之中,与自己的心上人喜结良缘。

  16.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发展 • 维多利亚时期哥特式故事、人物呈现家庭化特点,人物多为罪犯、疯子、科学家等;故事背景变成了城市和家庭,这与18世纪英国伤感小说的出现有关;由于上述原因,女性人物开始占据主要地位,活动空间多为家庭范围之内,角色在男女两性、正常与疯癫、人与魔鬼之间转换。

  17. 现代哥特小说与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距离更近,因而更为恐怖。现代哥特小说与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距离更近,因而更为恐怖。 • 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占主导地位,哥特文学对科学、理性和宗教的地位都提出了挑战。(eg. Mary Shelley: Frankenstein, 1818)

  18. 女性哥特文学的历史 • 女性哥特小说的概念是Ellen Moers在她的Literary Women一书中提出的,18世纪开始有了女性哥特文学。 • 女性作家将小说从18世纪“真实地忠实于生活”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满足日益增大的女性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 • 女性哥特文学作者不限于女作家,是女性恐惧、幻想、反抗的方式 ,是从母女关系的角度改写“俄底浦斯情结”。 • 女性哥特小说的一个重要母题:疯癫与囚禁。“疯女人”是所有女人的一个侧面,是个鬼魂,缠绕着女主人公。

  19.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疯癫的母题和例子 • 疯女人是女性哥特小说中常见的人物,很多英国贵族的 城堡中都有关闭疯女人的专用房间,她们被形容成“污秽的日尔曼吸血鬼、幽灵、魔鬼、女巫”,是出于对女性的恐惧而对她们妖魔化的想像。

  20. 疯癫的历史(米歇尔 福柯:《疯癫与文明》) • 中世纪的人们并不把疯癫看作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它仅仅是一种个人体验,体现不可能之事,不可思议之事、非人之事,通过它可以接近无法接近之真理。 •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将它与梦幻、错觉等同看待,甚至将它浪漫化,认为它具有启示性、啼笑皆非、善意的过失、痛苦、悲剧乃至死亡,除了危险之外包括一切。疯癫是一个人的弱点,但是没有危险的弱点。(Hamlet)

  21. 关押(隔离和排斥)的传统来自于对中世纪麻风病人的处理方法。病症可怕的社会意义也随之流传下来。关押(隔离和排斥)的传统来自于对中世纪麻风病人的处理方法。病症可怕的社会意义也随之流传下来。 • 17世纪人们不再友好地对待疯癫,它被认定为一种危险的道德上的犯罪,1656年在巴黎人们将疯子关进了巴黎总医院,而这所医院从一个医疗机构变成了一种“治安”机构,一个禁闭所。疯子与各种罪犯被关押在一起,被迫在里边劳动,人们认为在劳动中罪恶可以得以削减、道德可以得到升华。

  22. 疯子与其他罪犯不同:他们被展览、参观、成为公众的娱乐和隔着栅栏被观看的对象,成为动物一般的异类和他者。人们开始用而元对立的方法来看待疯癫现象。 • 18、19世纪交替之时,人们开始区分疯子和其他类型的罪犯,考虑在社会的何种区域内安置疯癫:监狱、医院还是家庭救济院。于是精神病院应运而生,同时不同的治疗方法也随之出现。 • 一些人主张运用宗教治疗法,他们将疯癫定义成人性的邪恶,认为只有宗教的信仰和说教才能拯救病人;

  23. 一些人认为疯癫体现的是一种幼稚,一种不能自治的未成年状态,认为疯癫是对古老的家庭制度的挑战,因此,家庭概念被输入到疯癫的治疗中,家长的权威、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一些人认为疯癫体现的是一种幼稚,一种不能自治的未成年状态,认为疯癫是对古老的家庭制度的挑战,因此,家庭概念被输入到疯癫的治疗中,家长的权威、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 还有的将医学变成了司法学,将治疗变成了镇压,将病人时刻置于道德审判的世界中,使他们时刻忏悔,接受审判。医疗人员的神职化、法律化成为趋势。 • 精神分析的暴力:它听不到非理性的声音,无法进入非理性的世界,非理性只有凭借文学作品中的想像才能得以幸存和表达。

  24. 理论界对“疯癫”的认识 • 弗氏认为写作本身就是精神不正常的表现。 • 福柯认为疯癫不是一个本质化、一成不变的概念,它是在与理性不断的交流、抗争、压制与反抗中建立起来的概念。 • 福柯对疯癫与理性的二元对立的结构主义认识之限性。 《古典时代的疯癫史》、《疯癫与文明》

  25. 德里达对疯癫的解构主义认识 • 疯癫与理性是同质的关系,疯癫是理性的一个延搁,理性是疯癫的差异要素,两者之间不是处于一个整齐对称的二元对立对偶系统内,而是处于一个无止境的差异链条系统内,相互指涉,彼此开放。 • 疯癫是非理性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基督教的酒神精神所提倡的快乐、自由、享乐、狂欢正相吻合,是人类对理性思维或者叫西方古老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暴力的挑战。是在二十世纪理性哲学和非理性哲学的论争中重新受到重视的一种文化现象。

  26. 英国女性与疯癫 A.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疯癫 a. “moral insanity redefined madness, not as a loss of reason, but as deviance from socially accepted behavior” b. female insanity was related to female biological life-cycle—puberty, pregnancy, childbirth, menopause c. male psychiatrists’ fears of female sexuality

  27. B. 维多利亚时代的“疯女人” d. Example: 1. Florence Nightingale’s Cassandra As suggested in Greek myth, “women who reject sexuality and marriage are muted or even driven mad by social disapproval. 2.Brontë’s Jane Eyre and Villette: female’s ambition and self-assertion as kind of madness

  28. C. 神经性厌食症、歇斯底里、神经衰弱症 Anorexia nervosa, Hysteria and Neurasthenia a. Biological Discrimination: insanity was an evolutionary reversal, a regression to a lower nature b. Female as the Inferior Gender female intellectual inferiority: the result of reproductive specialization c. Treatment:complete submission of the patient to the physician’s authority esp. Silas Weir Mitchell’s rest cure in Gilman’s “The Yellow Wall Paper”

  29. 经典英美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疯女人” • 《简爱》(Bertha Maison) • 《呼啸山庄》〈Catherine Earnshaw) • 《蝴蝶梦》 (Mrs. Danvers) • 《黄色壁纸》 (the female protagonist) • 现当代英美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疯女人” • Virginia Woolf • Sylvia Plath • 《宠儿》(Sethe, Beloved) •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Miss Emily)

  30. “蓝胡子”(Bluebeard) 的故事原型 (Charles Perrault,1698)

  31. 英美女性哥特文学史的发展与脉络 • Ann Radcliffe (1788-1823) A Sicilian Romance Mysteries of Udolpho The Italian

  32. Ann Radcliffe • 被称为 “the Shakespeare of romance-writers”, “ the first poetess of romantic fiction ” • 开创了女性哥特小说的先河,描写女主人公的离家、历险经历,历险经常是在古堡的曲折长廊、地下室、废弃的、无人居住的房间或者在大教堂里进行的。因此,她的小说被称为“女性版的流浪汉小说”。

  33. Ann Radcliffe对英美主流文学的影响: • Sir Walter Scott (The Lay of the Last Minstrel, Marmion, The Antiquary ) • Charlotte Brontë (Jane Eyre) • Lord Byron (The Giaour ),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The Rhy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 Edgar Allan Poe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34. William Faulkner (American Southern gothic: “A Rose for Emily”) • Flannery O’Connor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 Joyce Carol Oates (the grand dame of New Gothic,) • Toni Morrison (Beloved)

  35. Charlotte Brontë (Jane Eyre)

  36. Bertha Maison: “阁楼上的疯女人” • Bertha Maison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 小说(电影)是从谁的角度看她的? • 疯狂背后的政治、经济、性别原因 • 帝国逆写:《海藻茫茫》(Jean Rhys, Wide Sargasso Sea, 1965)

  37. Quotes: • “In the deep shade, at the farther end of the room, a figure ran backwards and forwards. What is was, whether beast or human being, one could not … tell: it groveled, seemingly, on all fours; it snatched and growled like some strange wild animal; but it was covered with clothing, and a quantity of dark, grizzled hair; wild as a mane, hid its head and face. (JE, p. 295)

  38. Quotes • (Christophine): “She is a Creole girl, and she have the sun in her.Tell the truth now. She don’t come to your house in this place England they tell me about, she don’t come to your beautiful house to beg you to marry with her. No, it’s you come all the long way to her house — it’s you beg her to marry. And she love you and she give you all she have. Now you say you don’t love her and you break her up. What you do with her money eh?” (WSS, p. 130)

  39. Emily Brontë ( Wuthering Heights)

  40. “Catherine: 荒原上的女鬼” • 女性:世俗、传统观念和个性、叛逆精神之间冲突的牺牲品。

  41. Kate Chopin (The Awakening) 爱情与欲望觉醒的  女人最后只有在  疯狂的绝望中走向  死亡。

  42. • Daphne du Maurier (Rebecca) • 明与暗、天使与魔鬼、 同性恋与异性恋、 新时代与旧传统之间 的二元对立 • 双重性格之间的 对比与张力

  43. Charotte Perkins Gilman (The Yellow Wall Paper) • 养在“金丝笼”里的“疯女人” • 从“轻度精神紊乱”到 精神失常再到疯癫 • 别墅中的“休息治疗法” • 疯倒在黄色壁纸的格子 中

  44. Toni Morrison (Beloved) • 用杀死自己亲生婴儿 来拯救孩子的“疯狂” 的黑人母亲 • 变成鬼魂不断侵扰 亲人的黑人婴儿 • 致人疯狂的美国 种族主义的梦魇

  45. Cao Yu (The Thunderstor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