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让教育回归自然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教育改革

让教育回归自然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教育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 环境教育中心 黄宇 博士 2008 年 12 月 13 日.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 成立于 1997 年 12 月 3 日 基于北师大悠久的基础科学和教育研究的传统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和最早开展环境科学 / 教育研究的大学之一 国家教委、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和 BP 的资助 “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的实施和三所大学培训中心的建立. 组成和运作. 中心维持和管理费用由开展各类项目获得 中心根据项目需要,结合不同单位人员参加项目工作

alea-durham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让教育回归自然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教育改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让教育回归自然-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教育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教育中心 黄宇 博士 2008年12月13日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 • 成立于1997年12月3日 • 基于北师大悠久的基础科学和教育研究的传统 •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和最早开展环境科学/教育研究的大学之一 • 国家教委、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和BP的资助 •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的实施和三所大学培训中心的建立

  3. 组成和运作 • 中心维持和管理费用由开展各类项目获得 • 中心根据项目需要,结合不同单位人员参加项目工作 • 现有21名专、兼职人员,分别来自地理学院、教育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数学学院与环境教育中心 • 博士学位,64%的人员;教授、博导,42%;副教授、硕导50%;50岁以下,86%。 • 根据项目需要随时邀请新成员参与,包括校外单位人员。

  4. 组成和运作 主任 Director 学术委员会 Academic Committee 执行主任 Executive Director 办公室 Office 项目协调 Project Coordinator 研究 Research 培训 Training 信息 Information

  5. 主要工作 •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1997-2007) • “中英远距离环境教育研究”项目(1998-2000) • “中日环境教育比较”项目(1998-2001) • “Young Citizens’ Initiative for Water”项目(2001-the present) • “环境与发展教育”研究生课程开发项目(2001-2004) • “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2002-2005. • “中国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研究项目”(2003-2006) • “新课程环境教育跨学科课程资源的研发与实验”, 2007-至今。 •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Primary Schools between Japan, China and Hong Kong,2007-至今。 • “绿色大学研究项目”(2007-至今) • “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资源研发项目”(2008-至今)

  6. 联合国“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十年 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应当考虑确定2005年起的10年为‘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十年’”。2002年12月,由日本提出,46个国家联署的“关于从2005年1月起的10年定为联合国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十年”的提案得到了大会的一致同意。

  7. 什么是“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 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从环境教育发展而来。 • 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目的,不仅要求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强调人类的发展应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令现在和未来世代的人类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 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F. 佩鲁,1983). • 简而言之:可持续发展教育乃是寻求通过教育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种主张。

  8.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9. 为何要进行教育改革? • 尽管对如何改革教育尚有分歧,但大概没有人会反对进行改革。至少在当代的中国,这已经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可是教育的改革意味着什么?教育改革要达到什么样的伟大目标?从公众和媒体那里,通常看到的观点是:小学生的书包太重,应当减负;教学过度填鸭式和僵硬化;成绩导向、强制补习、课业繁重、学生的学习不快乐;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等等。从官员和一些学者那里,回答是,必须增强综合国力,让青年一代具备在未来世界经济中领先的竞争能力。

  10. 教育的重新定向 • 但是,D.W.Orr 指出,通常教育改革者所要生产的只是狭隘的经济人、科技人,而不是培养公民,当然也不是负责任的“地球公民”,而这恰恰是教育应当去完成的任务。

  11. 反思教育的目标 • 提倡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学者米勒(Ron Miller)曾经说道,“我们的教育(文化)并没有滋养最美好的、最高贵的人类精神。它没有培养观念、想象,或者美的、精神上的感受力;它没有鼓励和谐、大度、关爱或同情。在上个世纪的末期兴起的经济-技术-统计的世界观已经成为人类灵魂中那些令生命和爱得以存在的事物的凶暴的摧残者。”因此,要让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得以实现,人类得以延续永远,应当反思并调整教育的观念。

  12. 21世纪教育应当关注的目标 • 展望21世纪的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一批能够建设一个可持续的世界的头脑。它要求对当代的世界观进行合理的批判,重拾已经被教育忽略得太久的情绪、感觉、爱、美、忠诚、关心等;它要求挑战深埋在所有教育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回归“生命之本性”;它要求建立一种智慧,使负责任的“地球公民”得以成长,从而真正地解放自然,也解放人类,“为社会和我们的后代服务”(Vaclav Havel,1992)。

  13. 铸造新的教育 • 为了真正担负起可持续发展赋予的伟大使命,学校教育自身的变革不可避免。“教育应该在很大程度上被重新铸造”(J. Smith, 1995),必须“把生态维度不仅整合入经济,而且整合入教育与文化之中”(Quarrie, 1992)。

  14. 新教育的目标 • 正因为如此,《21世纪议程》一方面强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另一方面也呼吁“教育需要重新定向”,要实现教育的“绿化”或“生态化”,重新定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具有技术的人才,更有培养具有“头脑”的公民-具有能够保全我们生存的地球并且创造新的未来的智慧的“地球公民”。

  15. 新教育的课程取向 • 可持续发展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也具有共同的课程取向。 • 在课程结构设计上要求高度综合化 •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重视本土知识 • 在课程实施方法上呼唤“回归自然” 还自然之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教育

  16. 教育回归自然的基础 • 正如卢卡奇认为的那样,自然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虽然人可以在其社会生活中获得某种超无机界和超生物界的生存方式,但并不能割断与无机界和有机界的联系;同样,虽然人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周围世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断地把社会存在方面的规定性覆盖到自己的自然属性上去,但这种自然属性在人身上始终不会消失(转引自李承先,2002)。所以,人类的一切活动,从本质上看都是自然的。它从属于自然,依从于自然。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人类从自然中获得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内容。

  17. 教育回归自然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本源性和谐 • 教育回归自然,正是这种内在追求的表现,它让人洗去近代以来科技发展带来的蒙蔽心灵的铅华,重归纯朴的本来智慧。受教育者通过自然所能够获得的感受、体悟,正是自然教育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回归自然也是自然教育的根本要求。

  18. 教育回归自然是人类智慧生成的根本要求 •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真正的智慧,而智慧的源泉在哪里?奥尔指出,自然的“整体性、稳定性和美”就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事实上,自然不仅是人类自身的来源,也是人类思想的来源。对自然的侵犯实际上就是破坏人类的思想源泉。基于此,生物多样性才是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是食物的来源,还因为它是人类思想的源泉,是让人成为人的源泉。

  19. 教育回归自然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 回归自然,还意味着在更大的视野内把学习过程和“本土知识”联系起来。自然不仅仅存在于荒野之中,它也存在于校园内、小区里。“回归自然”并非意味着把学习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转移到森林、原野之中,而是意味着受教育者应当“运用我们的头脑和资源”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20. 教育回归自然是知识统整的天然途径 • 回归自然,还因为在自然中能够将割裂的知识重新统整起来。整体性是自然的当然属性,人类从自然中学到了整体论,也应当在自然中教授整体论。教育的严格门类限制是人类肢解自然的必然结果,而将支离破碎的学科教育还原成整全的综合教育的有效方法,就是让教育回归自然。当然,正如奥尔(2004)所说,这种回归并不意味着分科的知识不再必要,只是我们应当找到把学科知识放到更深远的自然世界的体验中的途径。

  21. 对“教育回归自然”的理解 • 不过,还应当指出的是,提倡教育回归自然并不意味着教育需要回到原始时代,回到仅仅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时代。如果这样来狭隘地理解“回归自然”,只能让教育陷入另一个极端的偏狭和封闭,仍然无法培养整全的智慧。人类的现代生活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原始社会中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教育方式不可能也不必要重现出来。呼唤回归自然,只是希望在教育中不要肢解自然,割裂自然,远离自然。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教育是需要培养专才还是通才,而在于学校培养的人是否拥有与自然相通的、整全的、能够跳出自己的“盒子”、把自己和自己的知识放到与之联系的更大范围内审视的智慧(不管他是哪个领域的专家)。因此,教育回归自然应当在最深刻的意义上被理解:它表达的是对教育的一种思考方法,一个思考角度,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或教学内容。

  22. 还自然之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教育

  23. 致谢和联系 谢谢各位!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电话:58806082 huangyu@bnu.edu.cn 还自然之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教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