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7

第 18 课时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线 第 19 课时 三角形 第 20 课时 全等三角形 第 21 课时 等腰三角形 第 22 课时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第 23 课时 相似三角形

第三单元 函数及其图象. 第 18 课时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线 第 19 课时 三角形 第 20 课时 全等三角形 第 21 课时 等腰三角形 第 22 课时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第 23 课时 相似三角形 第 24 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第 25 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 第 26 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四单元 三角形. 第 18 课时 ┃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第 18 课时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考点聚焦. 第 18 课时 ┃ 考点聚焦. 考点 1 三种基本图形 —— 直线、射线、线段. 一. 线段.

af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8 课时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线 第 19 课时 三角形 第 20 课时 全等三角形 第 21 课时 等腰三角形 第 22 课时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第 23 课时 相似三角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单元 函数及其图象 第18课时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线 第19课时 三角形 第20课时 全等三角形 第21课时 等腰三角形 第22课时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第23课时 相似三角形 第24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第25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 第26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 第四单元 三角形

  3. 第18课时┃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第18课时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4. 考点聚焦 第1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1 三种基本图形——直线、射线、线段 一 线段 长度

  5. 第1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角 射线 顶点 两边 端点 直角 锐角

  6. 第1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 几何计数

  7. 第1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平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相等 相等

  8. 第1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5 对顶角

  9. 第1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6 平行 不相交 一 平行 平行

  10. 第1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7 垂直 直角 垂足 一 垂线段 垂线段

  11. 中考探究 第18课时┃ 中考探究 ► 类型之一 线与角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命题角度: 1. 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及计算; 2. 角的有关性质及计算. 例1[2012·北京]如图18-1,直线AB, 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 若∠BOD=76°,则∠BOM等于() A.38° B.104° C.142° D.144° C 图18-1

  12. 第18课时┃ 中考探究

  13. 第18课时┃ 中考探究 ► 类型之二 度、分、秒的计算 命题角度: 1.互为余角的计算; 2.互为补角的计算; 3.角的有关计算. 例2[2011·芜湖]一个角的补角是36°35′,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43°25′ [解析] 这个角的度数为180°-36°35′=143°25′.

  14. 第18课时┃ 中考探究 两个角是否互为余角或互为补角,与位置无关,只需看它们的和是否等于90°或180°.

  15. 第18课时┃ 中考探究 ► 类型之三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命题角度: 1. 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 3.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例3如图18-2,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 图18-2

  16. 第18课时┃ 中考探究 解:①∠APC=∠PAB+∠PCD; ②∠APC=360°-(∠PAB+∠PCD); ③∠APC=∠PAB-∠PCD; ④∠APC=∠PCD-∠PAB. 如证明 ∠APC=∠PAB+∠PCD. 证明:过P点作PE∥AB,所以∠A=∠APE. 又因为AB∥CD,所以PE∥CD,所以∠C=∠CPE, 所以∠PAE+∠PCD=∠APE+∠CPE, 即∠APC=∠PAB+∠PCD. 同理可证明其他的结论.

  17. 第19课时┃三角形 第19课时 三角形

  18. 考点聚焦 第1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1 三角形概念及其基本元素

  19. 第1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三角形的分类

  20. 第1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大于 小于

  21. 第1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理 180° 不相邻的两个内角 不相邻 互余 360°

  22. 第1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5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内 内 锐角 直角 钝角

  23. 第1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6 三角形的中位线 中点 平行 一半

  24. 中考探究 第19课时┃ 中考探究 ► 类型之一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命题角度: 1.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 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1[2012·长沙]现有3 cm,4 cm,7 cm,9 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B

  25. 第19课时┃ 中考探究 [解析] B 四根木棒的所有组合: 3,4,7;3,4,9; 3,7,9和4,7,9; 只有3,7,9;4,7,9能组成三角形 . 故选B.

  26. 第19课时┃ 中考探究 ► 类型之二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应用 命题角度: 1.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 2. 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2[2012·盐城]如图19-1, 在△ABC中, D,E分别是边AB、AC 的中点,∠B=50°.现将△ABC沿DE 折叠,点A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的 点A1,则∠BDA1的度数为________. 80° 图19-1

  27. 第19课时┃ 中考探究 [解析]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得DE∥BC,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知∠ADE=∠B=50°;最后由折叠的性质知∠ADE=∠A1DE,所以∠BDA1=180°-2∠B=80°.

  28. 第19课时┃ 中考探究 注意明确三角形重要线段的用途: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连结角之间关系;三角形的中线连结线段长度关系及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高常结合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解题;三角形中位线连结线段长度关系、平行关系、角关系和面积关系.

  29. 第19课时┃ 中考探究 ► 类型之三 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应用 命题角度: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例3[2012·乐山]如图19-2,∠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 交于点A1,∠A1BC的平分线与 ∠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 ∠An-1BC的平分线与∠An-1CD的 平分线交于点An. 设∠A=θ. 则(1)∠A1=________; (2)∠An=________. 图19-2

  30. 第19课时┃ 中考探究

  31. 第19课时┃ 中考探究

  32. 第19课时┃ 中考探究 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的性质、角平分 线的性质,灵活地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合理地推理,可以 灵活地解决内外角的关系,从而得到结论.

  33. 第20课时┃全等三角形 第20课时 全等三角形

  34. 考点聚焦 第20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1 全等图形及全等三角形 重合 大小

  35. 第20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相等 相等 相等 相等 相等

  36. 第20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ASA AAS SAS HL

  37. 第20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的类型

  38. 中考探究 第20课时┃ 中考探究 ► 类型之一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命题角度: 1. 利用SSS、ASA、AAS、SAS、HL判定三角形全等; 2.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线段或角之间的关 系与计算问题. 例1[2012·重庆]已知: 如图20-1,AB=AE,∠1=∠2, ∠B=∠E, 求证:BC=ED. 图20-1

  39. 第20课时┃ 中考探究 证明:∵∠1=∠2, ∴∠1+∠BAD=∠2+∠BAD,即∠BAC=∠EAD. ∴在△BAC与△EAD中, ∴△BAC≌△EAD,∴BC=ED. [解析] 由∠1=∠2可得:∠EAD=∠BAC,再结合条件 AB=AE,∠B=∠E,可利用ASA证明△ABC≌△AE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C=ED.

  40. 第20课时┃ 中考探究 1.解决全等三角形问题的一般思路:①先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他知识,寻求判定一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②再用已判定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去解决其他问题.即由已知条件(包含全等三角形)判定新三角形全等、相应的线段或角的关系; 2.轴对称、平移、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3.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求角的度数时注意挖掘条件,例如对顶角相等、互余、互补等.

  41. 第20课时┃ 中考探究 ► 类型之二 全等三角形开放性问题 命题角度: 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开放性问题; 2. 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开放性问题; 3.三角形全等的策略开放性问题. 例2[2012·义乌]如图20-2, 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 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 取点E、F,连结CE、BF.添加一个 条件,使得△BDF≌△CDE,并加以 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不添加辅助线) 图20-2

  42. 第20课时┃ 中考探究 解: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 证明:在△BDF和△CDE中, ∵ ∴△BDF≌△CDE.

  43. 第20课时┃ 中考探究 [解析] 由已知可得∠EDC=∠BDF,又DC=DB,因为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故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

  44. 第20课时┃ 中考探究 由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很多,所以题目中常给出(有些是推出)两个条件,让同学们再添加一个条件,得出全等,再去解决其他问题.这种题型可充分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掌握的牢固与灵活程度.

  45. 第20课时┃ 中考探究 ► 类型之三 尺规作图 命题角度: 1.利用基本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2.按给定条件作三角形. 例3[2012·青岛]用圆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线段a、c,∠α. 求作:△ABC,使BC=a,AB=c, ∠ABC=∠α. 结论:略 图20-3

  46. 第21课时┃等腰三角形 第21课时 等腰三角形

  47. 考点聚焦 第2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1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两边 1 等边对等角 中线

  48. 第2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角对等边

  49. 第2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 等边三角形 相等 60° 3

  50. 第2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相等 垂直平分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