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第二章

第二章. 社會認知的形成與使用. 本章重要概念. 本章中我們對於認知的基本過程有一些描述,然後再檢視我們對於自己的認知是如何形成與改變。接下來要解釋我們如何看待 ( 認知 ) 他人。最後,我們會討論如何增進自我認知以及對於他人認知的正確性。在學習本章後,你將會發現,認知是對於我們自己以及他人溝通的詮釋最基礎的一部份。. 2.1 認知的過程. 認知 : 當我們從事件中接觸到訊息,到做出反應的這段期間,通常經過數道的解讀與判斷後才做出的反應,而這些解讀與判斷即是「認知」。 認知有主觀性 ex: 「一樣看花,兩種心情」. 注意與選擇. 重組. 詮釋.

adr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社會認知的形成與使用

  2. 本章重要概念 • 本章中我們對於認知的基本過程有一些描述,然後再檢視我們對於自己的認知是如何形成與改變。接下來要解釋我們如何看待(認知)他人。最後,我們會討論如何增進自我認知以及對於他人認知的正確性。在學習本章後,你將會發現,認知是對於我們自己以及他人溝通的詮釋最基礎的一部份。

  3. 2.1認知的過程 • 認知:當我們從事件中接觸到訊息,到做出反應的這段期間,通常經過數道的解讀與判斷後才做出的反應,而這些解讀與判斷即是「認知」。 • 認知有主觀性 ex:「一樣看花,兩種心情」

  4. 注意與選擇 重組 詮釋

  5. 三個影響我們選擇的心理因素 • 我們的需求: 我們很可能會去注意滿足我們生理或是心理需求的訊息 。 • 我們的興趣: ex: 喜愛的音樂、喜愛的人。 • 我們的期望: ex:看見我們想看見的,忽略掉不想看的。

  6. 重組 • 簡化:大腦會將複雜的刺激簡化為一般能辨識的形態。ex:根據某人的穿著、站姿、以及面部表情,辨認出「成功女企業家」 、「空服員」。 • 模式: 大腦根據型態,事物的特質重組資訊藉以區辨事物的差異。

  7. 詮釋 • 在資訊被選擇與重組後,賦予其意義的過程。 • 人跟人之間不太可能對於同件人事物都有同樣的詮釋方式。 • ex:

  8. 社會認知 • 人們如何看待他們自己以及別人的過程。 • 稱為社會認知或社會知覺

  9. 2.2自我的認知:自我概念跟自重感 • 在這一部份中會解釋我們如何形成自我概念及自重感,藉此來瞭解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如何決定自己的優劣好壞,然後也會介紹我們如何去迎合別人對我們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在與他人溝通時所扮演的角色

  10. 自我概念跟自重感是對於我們溝通有重大衝擊的兩個自我認知自我概念跟自重感是對於我們溝通有重大衝擊的兩個自我認知 • 自我概念:對於自己的技術、能力、知識、才幹以及人格的想法,或是內心想像 • 自重感:對於自己的能力,個人價值的整體評估

  11. 正向的自重感 認知個人的特質。 + 個人相信此特質具有正向的意義 = 正向的自重感 -Mruk

  12. MTV形象廣告哇靠MTV饒舌篇

  13. 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技術、能力、知識、才幹,或是個性特質?我們的自我概念是我們對於自己獨特的詮釋,而這個詮釋的根據則來自於自身經驗以及別人對我們的反應。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技術、能力、知識、才幹,或是個性特質?我們的自我概念是我們對於自己獨特的詮釋,而這個詮釋的根據則來自於自身經驗以及別人對我們的反應。 • ex:

  14. 他人的反應 別人是如何看待我的? 自我的評估與解釋 我如何解釋自己的感覺與行為表現? 社會比較 和同儕比較,我的表現如何? 自我概念 文化的教化 我如何受到社會文化的規範與教導? 自我概念的形成

  15. 社會比較 • 藉由與他人的比較,瞭解我們在團體中能力的好壞,進而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 • 如果你想瞭解一項沒有客觀標準的個人特質或能力的情況,別人的同一特質或能力狀況會是很重要的比較資料來源。 • 因目標不同分為兩種: 1. 趨上型社會比較 : 2. 趨下型社會比較 :

  16. 文化的教化 • 經由父母、老師及及一般傳播媒體,個人所處的文化所賦予的信念、價值觀與態度。

  17. 身教勝於一切 CF

  18. 自我監察 • 為了決定在特定場合中要表現出那一面的自我,通常人會分析實際狀況,決定合適的角色來扮演。 • 自我監察:是一種察覺自我,並表達某部份的自我於他人面前的內在過程,包括了對於他人的表情、反應(回饋) ,並且運用這些資訊去決定我應該如何動作或行為。簡單講就是根據別人的反應來觀察並調整自己的行為的一個過程。 • 自我監察發生在自己的腦海中,別人無從得知你在過濾偵察溝通。

  19. 如何發展與維持自重感 • 自重感是對於我們的能力以及個人價值的整體評估,也就是正面與負面的自我概念。每個人的自我概念都來自我們長期生活經驗中的價值與發展。不只是我們做得有多好或多壞( 自我概念) ,還有我們對於自己所做所為的評價。 • 從早期我們就已經由家庭中接收到的資訊去型成自我概念,ex: MTV形象廣告

  20. MTV形象廣告哇靠MTV街舞篇

  21. 自我概念及自重感的正確性 • 角色:經由學習而來,特別去迎合特殊情境需求的行為。 • 不協調:不正確的自我概念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 自我實踐的預言 :早已被告知、期待或談論的事,實際上真的發生了。

  22. 2.3自我概念,自重感及溝通 • 自我概念及自重感藉由影響溝通的訊息與型態 影響我們的溝通。

  23. 自我概念影響我們與自己的對話: 自重感較為正面的人,通常能較為準確地觀察自己所面臨的狀況。 • 自我認知影響我們向他人談論自己的方式: 有健全自我認知的人,在面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爭論時,較容易去防衛自己的觀點 • 自我認知影響我們對他人的認知: 自重感越高的人,越容易欣賞他人,例如一個有安全感的人通常會以正面而不是負面,看待他人。 • 自我認知影響我們與他人溝通的方式: 研究顯示,我們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同時也傳達了我們的自我概念及自重感。 • 文化及性別的影響: 一個人的文化對於認知過程有強烈的影響。

  24. 降低不確定感理論 印象管理 隱性人格理論 月暈效應 選擇性認知 歸因 一致性 偏見 歧視 特定事項主義者 2.4對他人的認知

  25. 降低不確定感理論 • 在你面對別人時,有幾個問題是你同時會面對的: 你們有沒有相似之處?別人會接納你嗎?你們有沒有辦法相處,這些不確定的感覺會讓你不舒服,你會藉著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來降低你的不確定感。 • Charles Berger及James Bradac( 1982 )提出降低不確定感理論,來解釋人是如何評估,監察社會環境來更瞭解自己及別人。 • 人在初次見面時,為降低不確定感,傾向於由對方的文化層面做預測,例如對方種族,性別及外表的刻板印象 。因預測根據抽象且一般化的資訊所做出的廣泛歸納,因此多半不正確。 • ex:

  26. 印象管理 • 是人們有意識地要試著影響他人對自己形成印象的過程 • 兩人見面時,雙方皆會表現自己,同時也會在對方心中形成印象,也就是第一印象 • ex:工作面試,初次約會,新工作的第一天

  27. 隱性人格理論 • 是指人們遺其他人的生理特徵與人格特質或行為聯想,發展出的假設。我們也希望某人特定的特質會與其他特質有關聯。 • ex:

  28. 月暈效應 • 對方的一個特質、個性、或行為,很可能會讓你聯想到一整套的相關特質。 • ex:

  29. 選擇性認知 • 是傾向只專注於我們想看,想聽的資訊,而忽略我們不想看不想聽的資訊。 • ex:

  30. 歸因 • 社會認知指的是對他人的認識或理解,而歸因算是討論社會認知的一大主題。 • 志明向春嬌獻上九十九朵玫瑰,春嬌得好好想想 : 出於情人節的應景?或者是真心愛我?或是春嬌自己多情? • 投資公司業務專員向王伯伯介紹「金融產品 」,王伯伯得要好好推敲業務專員的熱忱,是出自鉅額的佣金?或是真怕我的退休俸變薄了? • 歸因指的是我們給自己或別人的行為的理由,我們除了會評斷他人之外,還會提出他人為何有如此行為的理由。 • 根據歸因理論,我們對對方做出歸因,不論是好是壞,都對於我們對別人的認知有直接的衝擊跟影響。 • 我們在分析別人行為時,常常推敲該項行為是起因於「內在原因」或是「外在原因」。

  31. 主要歸因類型 • 考試被當,就可能產生四種歸因:自己身能力欠佳、自己努力不足、題目出太難、運氣不好。 • 黑人傾向於將成功歸於外在因素(難度、運氣),白人傾向歸於內在因素(能力、努力)。 • 將成績歸因於「努力」的學生,比歸因於「能力」者更用功。

  32. 研究者也發現,我們對自己以及對他人行為做出歸因的傾向,如果我們是在為自己的正面行為提出歸因,我們會使用個性特質歸因,或是以與別人個性特質相關的理由來歸因。但是,如果是評斷他人的行為,我們會做出情況性歸因,或是以情境相關的理由來歸因。研究者也發現,我們對自己以及對他人行為做出歸因的傾向,如果我們是在為自己的正面行為提出歸因,我們會使用個性特質歸因,或是以與別人個性特質相關的理由來歸因。但是,如果是評斷他人的行為,我們會做出情況性歸因,或是以情境相關的理由來歸因。 • ex:

  33. 一致性 • 人為了要除去對於某些現象中的認知,與現實狀況有出入或矛盾時,有時我們會強制迫使各種不同的認知彼此之間要保持一致性。 • ex:

  34. 偏見–因為某個人屬於特定的團體,將正面或負面的態度或價值判斷強加於這個人身上。偏見–因為某個人屬於特定的團體,將正面或負面的態度或價值判斷強加於這個人身上。 ex: 民族與人種是偏見態度的主要焦點。 • 歧視–對於某些社群或是屬於某些社群的成員的負面行為。 • 種族主義、種族中心主義、性別主義、年齡主義、行為能力主義–堅信自己的群體較其他群體占有優勢

  35. 2.5增進社會認知 • 質疑你自己認知的正確性 • 尋求更多的訊息 • 試著做心理層面的預測 • 瞭解認知會改變 • 使用認知檢查的技巧

  36. 課後習題:我是誰 • 寫一篇短文。寫這篇文章前,請列出你認為你擁有的技術 、能力、知識、才幹或個性特質。談談這些你所擁有的技術、能力、知識、才幹或個性特質 ,是如何影響你對你自己的看法。請以「我擅常…. 」、「我有…. 能力」、「我知道有關…. 」 、「我有一項特質是…. 」造句,並以這類句型列出你的特質。 • 再列出第二份清單「別人認為我擅常…. 」、「別人認為我有…. 能力」「別人認為我知道有關…. 」 、「別人認為我有….特質。 」也請你盡可能將你想得到的特質,以這些句型列出。 • 最後比較自我認知及他人認知的清單,有那些相同及不同之處?你知道兩列清單為何有這樣的差異嗎?你的清單長度是長還是短?想想你面對這些差異的經驗,以及他人對你的認知如何影響你的自我概念?將你寫下的清單重組後,以這清單為依據,寫一篇「我怎麼知道我是誰」的短文。

  37.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