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名著選讀 — 生命政治專題

名著選讀 — 生命政治專題. 規訓與懲罰(一). 傅柯生平. 1926 年 10 月 15 日出生於法國中西部城市 Poitiers 的富裕醫師世家。 1943 年通過高中畢業會考,後進入巴黎亨利四世中學的大學預備班,修習 Jean Hyppolite 的 Hegel 課程。 1946 年進入高等師範學院,結識 Georges Canguilhem 等人。 1948 年試圖自殺未果,接受 Delay 心理諮商治療, 1950 年左右,因酒癮開始接受快速戒斷心理治療。 1950 年受 Althusser 等人影響加入共產黨( 1952 年 10 月退出)。. 傅柯生平.

ad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名著選讀 — 生命政治專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名著選讀—生命政治專題 規訓與懲罰(一)

  2. 傅柯生平 • 1926年10月15日出生於法國中西部城市Poitiers的富裕醫師世家。 • 1943年通過高中畢業會考,後進入巴黎亨利四世中學的大學預備班,修習Jean Hyppolite的Hegel課程。 • 1946年進入高等師範學院,結識Georges Canguilhem等人。 • 1948年試圖自殺未果,接受Delay心理諮商治療,1950年左右,因酒癮開始接受快速戒斷心理治療。 • 1950年受Althusser等人影響加入共產黨(1952年10月退出)。

  3. 傅柯生平 • 1952年獲心理學文憑,1953年獲實驗心理學文憑 • 1952-1955年 在高等師範擔任輔導老師以及Lille大學心理學助理,透過Nietzsche接觸Beckett, Bataille, Blanchot, 以及Klossowski等人的作品, • 1955年至瑞典Uppsala擔任法語講師,結識Dumezil並對古典時代的「瘋狂」進行長期檔案研究 • 1961年在Sorbonne大學進行關於瘋狂論文的答辯,後出版「瘋狂與無理性:古典時代瘋狂史」。 • 1966年出版「詞與物」,成為結構主義思想前沿,被指控為「反人文主義」,「虛無的政治不參與者」。 • 1966-1968前往突尼西亞,接受哲學。 • 1968現身巴黎學運。

  4. 傅柯生平 • 1970年12月2日在法蘭西學院發表就職演說。 • 1971年2月成立一個監獄資訊團體 Groupe d’Information sure les Prisons (GIP) 收集囚犯的經驗,讓他們可以發言。此與政治上大量逮捕行動(特別是「無產階級左翼」團體)有關。GIP揭發各式各樣的服監者所遭受的難堪,羞辱,禁制與訓斥。GIP因希望發言結構可由受監者控制,因而解散 • 陸續參與政治,反種族歧視,及其他廣泛的不正當行為,例如以安全之名進行的警察濫權行為,流產墮胎者的權利,反對死刑,海上難民問題,聲援波蘭,義大利的工運,伊朗革命(1978年在伊朗擔任記者)。 • 1984年6月25日死於愛滋病。

  5. 傅柯主要著作 •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1961] (NY: Pantheon, 1965). • Death and the Labyrinth, Raymond Roussel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rep 2003) • Birth of the Clinic [1963] (NY: Pantheon, 1973). • The Order of Things [1966] (NY: Pantheon, 1970). •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1969] (NY:Pantheon, 1972) • The Order of Discourse [1971] (1981). • Discipline and Punish [1975] (NY: Pantheon, 1977). •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 I: An Introduction [1976] (NY: Pantheon, 1978). • Vol. II: The Use of Pleasure [1984] (Random House, 1985). • Vol. III: The Care of the Self [1984] (Random House, 1986).

  6. 法蘭西學院課程 • The will to knowledge • Penal Theories and Institutions • The Punitive Society • Psychiatric Power • The Abnormals • Society Must be Defended • Security, Territory, and Population • The Birth of Biopolitics • On the Government of the Living • Subjectivity and Truth • The Hermeneutics of the Subject

  7. 傅柯的權力分析: • 權力不具有單一中心,我們要觀察的是權力的毛細管效應(capillary effect)。從最區域與制度的角度來理解權力權力 • 不在決斷或意圖的層次上分析權力,不問誰擁有權力,問的是: what happens at the moment of, at the level of the procedure of subjugation, or in the continuous and uninterrupted processes that subjugates bodies, direct gestures, and regulate forms of behaviour?

  8. 傅柯的權力分析: • 勿將權力視為一種集體具同質性的宰制,某個人或某個團體宰制另外一個人或另外一個團體,權力乃是透過網絡運作,個人並非消極地在這個網絡中流通,而是在臣屬的同時,也運作權力。 • 從最細微的地方開始分析權力。這些細微之處有其歷史,軌道,運用的技術與策略。某些全面的現象如何投入這些細微的權力機制。 • 知識而非意識型態研究。

  9. 主權與規訓 • 主權所依賴的是法律。 • 規訓依賴的是規範,標準,正常 (norm, normal)。 • 主權的民主化帶來的衝擊。 • 現代醫療論述所扮演的角色。 • 如何對抗規訓權力?訴諸主權權力/權利論述?

  10. 監獄如何誕生?

  11. 古典時期四種懲罰社會(punitive society)的類型 • 排除型社會:exile, banish, cast out, expel beyond the borders, forbid certain places, destroy the home, obliterate the birth place, confiscate the possessions, and properties.(Greek society) • 組織贖罪型社會:compensation, redemption, convert the damage into debt. (Germanic society) • 標誌型社會: expose, mark, would, amputate, make a scar, stamp a sign on the face or the shoulder, impose an artificial and visible handicap…(Western Societies 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Ages) • 禁閉型社會: confine (our own?)

  12. 十八世紀後半刑法學家的看法 • 犯罪者被視為社會的敵人,國王的檢察官針對的不僅是個人或其利益,而是針對其對於國王的主權的攻擊。 • Blackstone: 檢察官捍衛的是國王的主權以及社會的利益。 • 犯人 傷害社會,違反社會規約,讓自己成為社會的內部敵人(domestic enemy)

  13. 一般性原則: • 每個社會針對自己所需,調整刑罰的標準 (懲罰不是針對個別違規行為本身,而是針對社會的需要,其對社會造成的傷害的程度) • 倘若以贖罪作為懲罰,則無所謂罰的太重的問題,基本上很難衡量罪與罰之間的關係。 • 處罰的角色完全是未來以及外部取向,防止罪行再犯。處罰本身的確定性,無可避免的特質,而非其本身的嚴厲程度,才是做拒效力的部分。 我們無法從上述原則推論出哪一種懲罰的類型會成為普世皆準的典範。

  14. 關於刑罰改變的分析 • 刑罰制度的改革,不僅是道德價質的轉變,而是「身體的歷史」的轉變。 • 身體不再需要被烙印,而必須被訓練,衡量與使用。 • 醫藥,正常的身體,成為懲罰的核心。 • 不僅是身體的歷史,而是政治權力與身體的關係的歷史:身體的強迫,控制與臣屬;權力如何直接間接地穿透身體。所有的事物都需要被觀察 警察,個人檔案的建立。 • 不法行為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所謂的不法行為,必須從「不法行為—刑罰」之間的關係來看。刑罰製造了一群不斷會回到監獄中的人,社會邊緣人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