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五重教学法

五重教学法. ——走进于永正. 仙居县第七小学 李 巍. 于永正 , 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 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主要著作:. 主要事迹:.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

addo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五重教学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五重教学法 ——走进于永正 仙居县第七小学 李 巍

  2. 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 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 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 • 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主要著作:

  3. 主要事迹: •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 •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 • 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 • 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4. 五重教学法的形成 • 1999年12月14日在教育部举办的“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学语文,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但是,这“五重教学”的正式出台,是近几年的事。首先是张庆、朱家珑、高林生、高万同志等先生在总结于永正的语文教学(应该说包括整个江苏省的小学语文教学)时,先是归纳了"三重"--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认为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或者说是学习语文的过程。后来又加了一个"重习惯",认为这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因为吕叔湘先生说过:"运用语文是一种习惯"。再后来,于永正自己又加了一个"重情趣",因为他觉得,语文教学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有情有趣。

  5. 一、重情趣 •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会产生影响,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情感参与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于老师说:“文如看山不喜平,上课也是如此。”把课堂上得有情有趣,是由老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少些理性,多些情趣”是于老师教育的座右铭之一。

  6. 二、重感悟 • 于老师说:“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是在不经意中的,因人而异的,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一个结论,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另外,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告诉’只能使学生得到‘兔子’。”

  7. 三、重积累 •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习惯的养成皆是由少而多、日积月累而成的。教学要重积累,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8. 四、重迁移 •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的迁移是“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先前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于老师强调的迁移主要指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9. 五、重习惯 •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于老师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于老师说:“小时候,人是习惯的主人,长大后,人是习惯的奴隶。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用一生。”

  10. 读完先生的“五重教学法”,我对于老师的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的态度,对语文教学认识的深刻性以及鞭辟入里地剖析语文教学的种种现象等等,惊叹不已。掩卷深思,为什么先生会对语文教学能够如此高瞻远瞩,他既能跳出语文教学纵览全局,又能出神入化的融入其中,归根结底,我想还是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吧。由此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也只有象于永正老师那样心中藏着一个大大的“爱”字,爱自己的教学,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爱辐射到周围每个人,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读完先生的“五重教学法”,我对于老师的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的态度,对语文教学认识的深刻性以及鞭辟入里地剖析语文教学的种种现象等等,惊叹不已。掩卷深思,为什么先生会对语文教学能够如此高瞻远瞩,他既能跳出语文教学纵览全局,又能出神入化的融入其中,归根结底,我想还是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吧。由此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也只有象于永正老师那样心中藏着一个大大的“爱”字,爱自己的教学,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爱辐射到周围每个人,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11. 谢 谢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