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韩少华谈 《 记忆 》 的创作:

韩少华谈 《 记忆 》 的创作:. 80 年代初,青年人,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中年人,在动乱之后,连痛定思痛的阶段也过去了,反思到了一个比较深的层次。所思的,最大的是民族的发展,还有人生的价值、自我的归宿。其中有一条就是: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永恒的课题,文学上不朽的主题,总想 写出对这种永恒与不朽的感受 ,总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看到老同学 —— 作家丛维熙中篇小说 《 燃烧的记忆 》 ,从题到文,都给我一种触发,于是就构思了这一篇东西。

Download Presentation

韩少华谈 《 记忆 》 的创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韩少华谈《记忆》的创作: 80年代初,青年人,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中年人,在动乱之后,连痛定思痛的阶段也过去了,反思到了一个比较深的层次。所思的,最大的是民族的发展,还有人生的价值、自我的归宿。其中有一条就是: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永恒的课题,文学上不朽的主题,总想写出对这种永恒与不朽的感受,总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看到老同学——作家丛维熙中篇小说《燃烧的记忆》,从题到文,都给我一种触发,于是就构思了这一篇东西。 从写法上说,我追求一种既是自由的,又是高密度的这么一种内涵和结构,想在一两千字内,寻求一种美……表现出人的思考的错综,不是取直线型的,而是取曲线型的。 (摘自《哲理的诗——读韩少华散文诗〈记忆〉札记》)

  2. 门槛 (俄)屠格涅夫

  3. 环境 俄罗斯姑娘 革命 不革命 门槛 分界线 进步 落后 革命者面临的一切艰难险阻 门槛 屠格涅夫 19世纪中期俄国黑暗的社会环境 义无返顾女革命家

  4. 屠格涅夫赞扬女革命者,可又把革命的行为说成是犯罪,说革命者将来可能会不再相信自己的革命信仰,感觉上当受骗。屠格涅夫赞扬女革命者,可又把革命的行为说成是犯罪,说革命者将来可能会不再相信自己的革命信仰,感觉上当受骗。 作者的政治立场和哲学观点: 尽管屠格涅夫对革命家本身钦佩备至,十分尊敬,隐约意识到他们是历史前进的路标,但他仍只希望如1861年那样温和的改革,而不能接受车尔尼雪夫斯基所倡导的那种轰轰烈烈的革命,以至从内心深处感到革命、流血、暴力是一种应该感到内疚的“犯罪”行为,这大概可以作为姑娘“埋下了头”的解释。

  5. 屠格涅夫赞扬女革命者,可又把革命的行为说成是犯罪,说革命者将来可能会不再相信自己的革命信仰,感觉上当受骗。屠格涅夫赞扬女革命者,可又把革命的行为说成是犯罪,说革命者将来可能会不再相信自己的革命信仰,感觉上当受骗。 虽然作者由衷地赞美姑娘对自己信仰的坚定、真诚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屠格涅夫自己却不具有、也不赞成那种信仰。他认为用木犁浅翻处女地的工作成效甚微,几乎等于白白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甚至认为姑娘将来会否认自己“现在这个信仰”。这在姑娘光彩照人的崇高形象背后投来了悲剧的阴影。用如此悲观的眼光去看姑娘跨过的门槛后面那所大楼里所有的,当然只有黑沉沉的昏暗了。作者在他所描绘的未来中,几乎没有一点光明、温暖和希望,虽然他不得不承认姑娘是一个“圣人”!这就是作者的狭隘和偏见,也是屠格涅夫自己始终没有跨过“门槛”的原因。

  6. 门 槛 我们家住的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四合院,绿苔爬满了房上的青灰色瓦,房檐下的马蹄形檐铁也锈得只剩下几根铁镣吊,可是院子门口的门槛却在岁月的流逝中一直安然无恙。 门槛有一尺多高,三寸多厚,澄黄的铜皮紧紧地包裹着里面的柏木料子。它稳稳的高卧在门口,似乎永远也没有醒的时候。 小时候这条门槛在我眼里宛如一条高大的城墙。每次出门,我都先匍匐在门槛上,艰难地挪过一条腿去,然后身子向转磨似地转90度,接着挪过另一条腿去。我曾有过一辆小童车,车身漆得好像一只蓝色的鹏鸟,可是这只“鹏鸟”自己不会飞过高高的门槛。有几次我拖着童车在门槛前

  7. 急得大哭,用脚踢这条僵死的家伙,嘴里愤愤地大喊着:“该死的门槛,锯了它,锯了它呀!”急得大哭,用脚踢这条僵死的家伙,嘴里愤愤地大喊着:“该死的门槛,锯了它,锯了它呀!” 爷爷却对这条门槛很有感情。每次他送客到滴水檐下,总是习惯地把袍子下摆一拎,抬右脚在空中画一个轻巧的圆弧,身子随着重心的转移稳稳地落在门槛外,然后向客人双手一拱:“再见。”客人也抱拳一揖:“留步。”门槛成了割断主客之间绵绵话语的一把裁刀。多少年来,爷爷在门槛前的动作做得总是那么得体。 六十年代中期,我父亲买了一辆加重“飞鸽”。每天进出大门的时候,他都要憋足气力把这百十来斤的自行车拎过门槛,有时短不了被脚蹬板磕疼了踝骨,或是蹭破了腿腕。父亲找祖父商量:“爹,

  8. 您看那门槛多碍事,是不是……”话没说完,就被祖父一阵呵斥顶了回来:“祖上留下的产业,只有补缀的份,没有拆散的理!”于是,父亲只好作罢。祖父的腿仍然每天在门槛上画着轻巧的圆弧,虽然那时已很少有打恭的朋友来访。您看那门槛多碍事,是不是……”话没说完,就被祖父一阵呵斥顶了回来:“祖上留下的产业,只有补缀的份,没有拆散的理!”于是,父亲只好作罢。祖父的腿仍然每天在门槛上画着轻巧的圆弧,虽然那时已很少有打恭的朋友来访。 去年,我买了一辆“嘉陵”。那疾驰如飞的摩托车在高高的门槛前却像一堆死铁,门槛成了现代化的死敌。我不管爷爷同意不同意,斧锯交加,不消半点钟,从此高门敞户下畅行无阻。出人意外,爷爷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唉”地长叹了几声。 一天夜里,爷爷到奶站去送空奶瓶。出大门的时候,他心里仍习惯地默数着步子:“跨门槛,走两步,然后下台阶。”可是门槛已经不在,他的步子乱了,心里惶惑,脚下一软……

  9. 我到医院里去看望爷爷。爷爷靠在枕上,雪白的胡子搭在雪白的被单上,忍着疼痛在轻声地喘息。他在嗔怪我,这我看得出。我把随身带来的爷爷喜爱的葛蒲和石竹插在花瓶里,心里盘算着怎样把一大篇安慰老人的话说出口。可是,不管怎样,我都决不想说:让我们把那条门槛重新装上吧……我到医院里去看望爷爷。爷爷靠在枕上,雪白的胡子搭在雪白的被单上,忍着疼痛在轻声地喘息。他在嗔怪我,这我看得出。我把随身带来的爷爷喜爱的葛蒲和石竹插在花瓶里,心里盘算着怎样把一大篇安慰老人的话说出口。可是,不管怎样,我都决不想说:让我们把那条门槛重新装上吧…… 日子过了许久,爷爷早已痊愈回家。可是在经过没有门槛的大门时,偶尔还照老习惯高高抬起腿,不自不觉地在门中画一个不大轻巧的弧……

  10. 比较阅读两篇《门槛》,思考以下问题: 1、两文写作背景有何不同?主题思想各是什 么? 2、屠文中“门槛”象征什么?“姑娘”象征 什么人物?本文中的“我”象征什么人 物? 3、屠文中“姑娘”说“我也准备犯罪”,这 里的“犯罪”指什么?如果照此理解, 本文中的“我”有无“犯罪嫌疑”?

  11. 屠文写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文章赞颂了革命者勇敢地跨过“门槛”—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本文写于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对保留“门槛”还是锯掉“门槛”的情节描述,揭示了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批判了传统守旧的观念,赞扬了改革精神,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屠文写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文章赞颂了革命者勇敢地跨过“门槛”—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本文写于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对保留“门槛”还是锯掉“门槛”的情节描述,揭示了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批判了传统守旧的观念,赞扬了改革精神,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12. 屠文中的“门槛”象征革命征途的险峻;“一个姑娘”象征勇于献身的革命勇士。本文中的“我”象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大胆开拓前进的改革者。屠文中的“门槛”象征革命征途的险峻;“一个姑娘”象征勇于献身的革命勇士。本文中的“我”象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大胆开拓前进的改革者。

  13. “犯罪”是指触犯沙俄封建统治的“法律”。 从维护传统旧秩序的意义上讲,本文中的“我”似也有“犯罪嫌疑”,因为他不仅破坏了“祖上留下的产业”,而且让爷爷摔了跤。但由于时代不同,二者本质上是有差别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