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八章、贫弱的宋朝与辽夏金的和战

第八章、贫弱的宋朝与辽夏金的和战. 宋朝  北宋 定都开封( 959 年 -1127 年) 南宋 定都临安( 1127 年 -1279 年). 唐末藩镇割据情况. 1. 税不上缴中央 2. 政权多由武人把持,帝位多为将士拥立. 宋太祖自己也是由将士“黄袍加身”. 北宋的 建立 - 陈桥兵变. 后周世宗死后由七岁的恭 帝继位,时辽人入寇, 殿 前都点检 赵匡胤 领兵御敌, 发动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abed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贫弱的宋朝与辽夏金的和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贫弱的宋朝与辽夏金的和战 宋朝  北宋 定都开封( 959年 -1127年) 南宋 定都临安( 1127年 -1279年)

  2. 唐末藩镇割据情况 1.税不上缴中央 2. 政权多由武人把持,帝位多为将士拥立 宋太祖自己也是由将士“黄袍加身”

  3. 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后周世宗死后由七岁的恭 帝继位,时辽人入寇,殿 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御敌, 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起发生在公元959年的军事政变。后周北伐军人于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造反,并 拥戴赵匡胤为皇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帝国的灭亡和宋帝国的建立,某程度上亦标志着五代十国时代开始步入结束。

  4. 陈桥兵变是一次有计划的政变,决不是突发事件。陈桥兵变是一次有计划的政变,决不是突发事件。 • (一)赵匡胤即位后无须再出征,辽兵“自行遁去” • (二)兵变之前京师便已谣传“点检做天子” • (三)现成黄袍的预备 • (四)兵变之时,秩序井然。 • (五)赵母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5. 赵匡胤即位为宋太祖,其即位后立即废除自己曾出任的“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一职。,改由其弟赵匡义担任禁军(皇帝的亲兵)统领。赵匡胤即位为宋太祖,其即位后立即废除自己曾出任的“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一职。,改由其弟赵匡义担任禁军(皇帝的亲兵)统领。

  6. 为什么赵匡胤要这样做? • 他怕别人有样学样,争权夺位。 如果是这样该怎么办?

  7. 宋朝国策: 重文轻武 强干弱枝 (中央集权)

  8. (一)集中军权(1) 解除禁军主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兵权,挑选地方军骁勇善战者编入禁军,但不设最高统帅,将领分别听命于皇帝本人。 (2)削弱地方兵力 ,禁军轮番到各地驻守,统兵将领也不固定,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黄袍加身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通过一次宴请,成功削弱禁军力量的典故。

  9. 963年,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審琦、张令锋等高将领饮酒。 963年,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審琦、张令锋等高将领饮酒。 酒至半酣,宋太祖对部下们说“我若没有诸位也不会有今天。虽然我身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来的快乐。我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从来没有好好睡过。” 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怎么这么说,现在天下已定,谁敢再有异心?” 太祖曰“谁不想要富贵,有一天你们麾下想要得富贵的将领们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纵使你不想造反,但是那时还由得著你们吗?”

  10. 守信等将领谢恩“臣等愚昧无知,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守信等将领谢恩“臣等愚昧无知,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宋太祖藉机表达了让他们放弃兵权,建议:人生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财产,买一些良田、华丽的房子,留下来给後代子孙,家中多置一些歌伶舞妓,日夜饮酒相欢以渡终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第二天,各位大臣就称病请求辞职,宋太祖一一诏准。

  11. (一)集中军权:强干弱枝

  12. (二)集中行政权—削弱宰相的权利 枢密院:掌管军政 宰相:掌管民政 三司使:掌管财政 军权、政权、财权互相牵制 二府 三司

  13. (二)集中行政权 1.削弱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2.派遣文臣出任知州、知县, 同时采取三年一易的办法,使州县长官频繁调动。

  14. (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 1.于各路设转运使:将各州县财赋,除部分作为地方必要的开支外,其余全运至开封。 • 2.设提点刑狱:规定死刑需报请中央复审,控制节度使。

  15. 集权的影响: 太宗以后的君主仍然坚守国家政策,只懂扩充禁军,但仅著重数目的增加,而不著重素质的改进,渐使中央与地方并弱。 造成冗员

  16. 集权的影响: 由於太祖重视文人,使科举为世所重,成为士人竞趋的对象,相反,军人遭受鄙视,其质素及社会地方,也因而日益低落。更甚者,以文人统兵,以没有战斗经验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居多。 重文轻武

  17. 强化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局面        但带来消极后果 • (一)军权集中 降低防御能力 • (二)政权集中 办事效率降低 • (三)财政集中 统治层腐化 、 • 国库空虚 • (四)冗官,冗兵加重北宋的财政负担 • 和社会危机

  18. 宋室有三个相传不能放弃的家训:一、收复北方的失地;宋室有三个相传不能放弃的家训:一、收复北方的失地; 二、不能让军人操握政权; 三、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 武人的头上。 坚持这三个家训到底对当时北宋发展是好事或是坏事呢?

  19. 宋朝积弱的局面: • 对外用兵,屡次失败,以纳币维持苟安局面。 • 财政短缺,入不敷出。

  20. 原因是: • 军备不修: • 由于重文轻武,致一般百姓不愿当兵。 • 军队多属旷悍失业之人,又欠缺训练,素质差,战斗力低落。 • 虽然兵多,国势却弱。 • 财用不足: • 冗官充斥、统治者的挥霍(乱行赏赐)、庞大的军费及岁币 • 政治腐败: • 冗官工作效率差、皇帝无驾驭群臣之能力

  21. 庆历新政 在内忧外患下,一些爱国士人主张变 法图强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提出整顿吏 治。 范仲淹的理念是:欲求对外,先整理内部。欲求强兵,先务富民。而欲行富民之政,则先从澄清吏治下手。

  22. 庆历新政 经济方面 (1)均公田 (2)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工程 (3)役人使其还乡务农

  23. 庆历新政 用人方面 (1)以政绩决定官员的晋级 (2)削减恩荫人数 (3)注意品德及办事能力 (4)老病官员或不称职者,罢免 因损害官僚特权,遭到反对派的攻击

  24. 先天下人之忧而忧, 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25. 王安石变法 1069年,宋神宗时为相,主要依照“庆历变法”为蓝本,进行变法。 • 军事方面:实行国民军 事训练 • 财政方面:开辟财源 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导思想

  26. 成效: (1)财政收入增加。一年省下冗费40% (2)军队增强了,抵御辽、 西夏的侵扰

  27. 失败的原因: (1)保守派的反对 王安石属法家,与当时保守派的儒家思想的观点不同。如财政,王安石重开源,而士大夫则重节流 (2)王安石性格狷急少容 (3)保守派以“新法扰民”的理由反对 (4)用人不当

  28. 因经济改革的项目引起豪强及官员的反对,或甚百姓的不满因经济改革的项目引起豪强及官员的反对,或甚百姓的不满

  29. 范仲淹是因「澄清吏治」对官员构成威胁,激起官员大力反对;相反,王安石则因经济改革的项目引起豪强及官员的反对,或甚百姓的不满。范仲淹是因「澄清吏治」对官员构成威胁,激起官员大力反对;相反,王安石则因经济改革的项目引起豪强及官员的反对,或甚百姓的不满。

  30. 谢 谢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