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第三章 大氣的能量

第三章 大氣的能量. 本章重點整理 3 - 1 能量的收支平衡 3 - 2 氣溫的變化 3 - 3 氣候變化. 回總目錄. 本章重點整理. 能量的收支平衡 (1) 輻射平衡溫度 (2) 溫室效應與地表溫度 氣溫的變化 (1) 時間變化:日夜變化與季節變化 (2) 空間變化:水平變化與垂直變化 氣候變化 (1) 影響氣候變化的原因包括聖嬰現象、火山爆發、 地球公轉軌道的變化、板塊運動、大型隕石撞 擊和太陽亮度的變化等。 (2) 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增加可能造成全球增溫。. 3 - 1 能量的收支平衡. 太陽輻射能是地球大氣的主要來源

Patm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大氣的能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大氣的能量 本章重點整理 3-1 能量的收支平衡 3-2 氣溫的變化 3-3 氣候變化 回總目錄

  2. 本章重點整理 • 能量的收支平衡 • (1)輻射平衡溫度 • (2)溫室效應與地表溫度 • 氣溫的變化 • (1)時間變化:日夜變化與季節變化 • (2)空間變化:水平變化與垂直變化 • 氣候變化 • (1)影響氣候變化的原因包括聖嬰現象、火山爆發、 地球公轉軌道的變化、板塊運動、大型隕石撞 擊和太陽亮度的變化等。 • (2)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增加可能造成全球增溫。

  3. 3-1 能量的收支平衡 • 太陽輻射能是地球大氣的主要來源 • (1)太陽輻射能量多集中在可見光波段,此外 還包括紅外線和紫外線。 • (2)地球的反照率為0.31,也就是太陽輻射能 約有31%被反射回太空;雲是最重要的反 射體,其餘則是被地表、空氣和氣懸粒子 所反射。 • (3)大氣吸收了20%的太陽輻射能;地表則吸 收49%。 • 地表會以紅外線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和太陽的短波輻射相比,紅外線波長較長,因此也稱為長波輻射。 見圖示 下一頁

  4. 圖3-1 資料來源:Ahrens,C.D.,1994:Meteorology Today,Fif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p. 39,Fig. 2.7。

  5. 能量的收支平衡 • 輻射平衡溫度 • 溫室效應

  6. 輻射平衡溫度 • 在長期平均下,地球向外輻射能與所接收的太陽輻射能是處於平衡狀態,此種狀況下地表的溫度應為 –18℃,稱為輻射平衡溫度。 • 地表實際平均表面溫度約15℃,比輻射平衡溫度高出33℃,主要是因為溫室效應所致。

  7. 溫室效應 • 溫室氣體會吸收地表發出的紅外線輻射,同時也會向四面八方發出紅外線,因此有一部分的能量又會被地表吸收;也就是有大量的能量在大氣與地表間循環、重複使用,造成地表能保有較高的氣溫。 • 地球最重要的溫室氣體是水氣和二氧化碳,其他如甲烷、氧化亞氮、臭氧和氟氯碳化物等,也具有吸收紅外線的能力。 見圖示

  8. 小百科 圖一 資料來源:改繪自Graedel,T.E.,and Paul J. Grutzen著,陳正平譯,1997:變色的天空—大氣與氣候變遷的故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p. 19, Fig. 2.5。 見圖示

  9. 小百科 圖二 資料來源:改繪自Graedel,T.E.,and Paul J. Grutzen著,陳正平譯,1997:變色的天空—大氣與氣候變遷的故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p. 19,Fig. 2.5。

  10. 3-2 氣溫的變化 • 時間變化 • (1)日夜變化:地球自轉所致 • (2)季節變化:地球公轉且地軸傾斜所致 • 空間變化 • (1)水平變化:緯度、海陸分布、洋流效應造 成各地溫度的差異。 • (2)垂直變化:對流層、平流層、中氣層和增 溫層(熱氣層)的氣溫隨高度呈現多樣的 變化。 下一頁

  11. 氣溫的變化 • 日夜變化 • 季節變化 • 水平變化 • 垂直變化 • 逆溫現象

  12. 日夜變化 • 地球自轉造成氣溫的日夜變化 • 滯後現象 • (1)一天當中的最高與最低溫分別出現在正午 和日出之後。 • (2)正午以後太陽輻射開始減少,但仍比地表 長波輻射高,因此氣溫仍繼續上升,直到 下午二、三時以後地表輻射才會超過太陽 輻射,此時氣溫才開始下降。 • 水氣含量較高的地方,受到溫室效應影響,氣溫的日夜變化會比較小。 見圖示

  13. 圖3-2 見圖示

  14. 圖3-3 見圖示

  15. 小百科 圖三 資料來源:Ahrens,C.D.,1994:Meteorology Today,Fif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p. 42,Fig. 2.9。

  16. 季節變化 • 日照角度的變化 • (1)夏季時中高緯度地區的太陽入射角較 小(仰角較大),單位面積的輻射量 較多而地表溫度較高;冬季時則恰恰 相反。 • (2)赤道地區除了春、秋分仍是直射外, 夏、冬季入射角均變大。 • 日照時數的變化 • (1)赤道終年晝夜等長,其餘地區則夏天 晝長夜短、冬天晝短夜長,緯度愈高 愈明顯。 • (2)極圈以內的區域還會發生永晝或永夜 現象。 見圖示

  17. 圖3-4 資料來源:Ahrens,C.D.,1994:Meteorology Today,Fif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p. 59,Fig. 3.3。 見圖示

  18. 圖3-5 資料來源:Ahrens,C.D.,1994:Meteorology Today,Fif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p. 61,Fig. 3.6。

  19. 水平變化 • 緯度效應 • 地表氣溫大致上在赤道附近比較高,然後往兩極遞 • 減。 • 海陸效應 • (1)仔細觀察等溫線的分布,在北半球彎曲得很厲害, 同一緯度的氣溫因海陸分布而不同。 • (2)由於海水比熱較陸地大,加上海水會流動,因此 溫度不容易發生變化,冬夏溫差比較小。 • 洋流效應 • 表面洋流會使流經區域氣候受冷流或暖流的影響; • 湧升流也會使得海面氣溫較低。 見圖示

  20. 圖3-6 見圖示 資料來源:陳永明提供

  21. 圖3-7 見圖示 資料來源:陳永明提供

  22. 圖3-8

  23. 垂直變化 • 對流層 • 氣溫隨高度遞減,主要和地面加熱作用與空氣 • 垂直運動有關。 • 平流層 • 臭氧吸收紫外線加熱空氣,氣溫隨高度遞增。 • 中氣層 • 臭氧分子數漸少,氣溫向上遞減。 • 增溫層 • 受能量高的短波紫外線游離作用,溫度向上遞 • 增,但因空氣極為稀薄,實際熱量相當低。 見圖示

  24. 圖3-9

  25. 逆溫現象 • 泛指氣溫向上遞增的現象。 • 逆溫層裡的空氣很穩定,不容易上升或下降,因此不會產生劇烈的天氣現象。 • 對流層內也會出現逆溫層,通常發生於晴朗的夜晚,或是冷暖氣團相遇時;逆溫層內空氣穩定,污染物不易對流擴散,容易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見圖示

  26. 小百科 圖四 資料來源:改繪自Ahrens,C.D.,1994:Meteorology Today,Fif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p. 462,Fig. 17.10。 見圖示

  27. 小百科 圖五 資料來源:陳正平攝。

  28. 3-3 氣候變化 • 氣候是指長時間的天氣規律,譬如冰河時期與間冰期這種比季節更長週期的氣溫變化,稱為氣候變化。 • 造成氣候變化的因素很多,可能是地球本身能量收支的平衡問題(例如地球公轉軌道的變化),也可能是偶發事件所造成(例如大型隕石撞擊)。 下一頁

  29. 氣候變化 • 短期變化(年際變化) • 萬年的變化 • 千萬年的變化 • 人為影響

  30. 短期變化(年際變化) • 聖嬰現象 • 由於海洋與大氣的交互作用,每隔二至 • 七年海面溫度異常增溫的現象。 • 火山爆發 • 火山爆發時將大量的氣懸粒子噴到平流 • 層裡,並藉高空高速氣流環繞全球,氣 • 懸粒子具有反射陽光的能力,而使地表 • 氣溫降低。 見圖示

  31. 圖3-10 資料來源:Graedel,T.E.,and Paul J. Grutzen著,陳正平譯,1997:變色的天空—大氣與氣候變遷的故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p. 35,Fig. 2.18。

  32. 萬年的變化 • 冰期和間冰期的週期大約在數萬到十萬年之間。 • 地球軌道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到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進而影響地球的氣候,大冰期的出現可能與它有關。 • 根據計算,地球所接收的太陽輻射正逐漸減少,若無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在五、六萬年後進入一個大冰期。 見圖示

  33. 圖3-11

  34. 千萬年的變化 • 板塊運動造成的海陸變遷和山脈隆起,影響大氣和海流循環,進而導致氣候變化。 • 大型隕石或彗星撞擊也可能會造成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 • 除了太陽黑子週期會影響地球氣候,太陽的亮度也可能有長時間的變化,造成地球氣候受到影響而變動。

  35. 人為影響 • 根據古氣候資料顯示,過去地球氣溫的變化與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變化有密切關聯。 • 近代人類文明發展使得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濃度增加,這種人為的溫室效應如果持續下去,可能會造成全球增溫現象,導致數十年至百年期間的氣候變遷。 見圖示

  36. 圖3-12 資料來源:Graedel,T.E.,and Paul J. Grutzen著,陳正平譯,1997:變色的天空—大氣與氣候變遷的故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p. 96,Fig. 5.3。

  37. 物質科學地球科學篇(下)總目錄 第一章 氣象學與人類文明 第二章 大氣的成分 第三章 大氣的能量 第四章 潮溼的大氣 第五章 大氣的運動 第六章 氣團與鋒面 第七章 熱帶氣象與颱風 第八章 氣象學的應用

More Related